目前,许多学生以考试为学习的中心,以分数为学习的目标,过重的考试压力和学习负担已经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一部分学生已出现心理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问题,个别的甚至离家出走、厌学自杀。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期望过高,不顾孩子的基础,对学习成绩进行简单的横向比较,更加重了孩子的身心负担,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但是,目前的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缺乏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简单地依靠考试成绩去衡量孩子的学习。有一个孩子问爸爸:“你到底是爱我还是爱分数?”作为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考试,如何正确看待分数,对于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首先,考试评价孩子是有局限的。考试是对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一种测量,这种测量工具是试卷。试卷能够测量孩子的知识与能力水平,但对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无法测量的。因此,仅用考试与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局限性的。 其次,学业考试功能是有差异的。考试是对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不同的评价方式,其功能是不同的,平时大多数的考试,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的功能是综合的,包括:导向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记录功能。毕业考试,是一种水平性评价,其功能是鉴定学业水平。升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评价,其功能是选拔淘汰功能。 第三,考试分数解读是有方法的。有些家长要求很高,也不管分数代表的意义,常常会出现不应该的数落、打骂孩子的现象。孩子考试丢了2分就让跪搓衣板的有之,说让他长记性;孩子考试得了86分全家就像天塌下来似的,整个过年都不痛快的有之,认为孩子没救了。他们往往不去关注孩子丢分的原因,也不去关注考试的难易,更不会去思索考试分数的可信度等。 因此,作为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能仅关注孩子的考试与分数,而要全面、客观、科学地来分析,真正做到科学施教。这里向各位家长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全面评价孩子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水平、发展潜力,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家长拿到成绩单时,眼睛不能仅盯着学科考试的分数。仅从考试分数评价孩子是片面的,也是有失公正的。 对孩子的评价,我认为第一位的是身体健康,包括心理状态。半年一年下来,孩子的个子是否长高了,身体是否比以前结实了,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自信、自尊、积极乐观等。其次是品德行为,看看老师对孩子的操行评定是如何说的,孩子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必要时还要与老师进行沟通,详细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再次才是考试学科的分数,看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均衡,有否进步。最后,还要看看其他方面,如艺术类学科成绩,特长发展情况等,这些都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甚至一生的幸福生活。 2.客观分析孩子的成绩 孩子一段时间下来,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家长,常常会受到考试学科成绩的影响,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的成绩。一看到孩子分数不错,就眉开眼笑,以为孩子什么都好,所谓的“一俊遮百丑”;一看到孩子分数偏低,就满面怒色,或者愁眉苦脸,以为孩子什么都不行了。 即使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也要冷静分析,客观地评价孩子。因为就孩子而言,学校期间的大多数考试,其实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所以家长要充分意识到每次考试都是帮助孩子厘清学习方向的极好机会,让孩子学会总结。考试是导向,通过考试,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考试是诊断,通过考试,诊断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及时补救;考试是调节,通过考试,调节自己的学习节奏,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考试是激励,通过考试,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考试是反思,通过考试,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经验与教训;考试是记录,通过考试,让孩子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不断向前。 3.科学考量孩子的学业 孩子的学业考量,孤立地看待常常是不科学的。那么,作为家长,如何科学地来考量孩子的学业水平呢? 一是要看孩子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整个的学习过程是扎实的,成绩也一直是稳定的,那么即使期末考试不理想,也是暂时的,不能据此就认为孩子成绩不行了。只要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就能很快赶上去的。 二是要看孩子的自身发展。不能只看到最后的分数,要纵向比较,跟孩子的过去比,是进步还是退步,只要进步就应该表扬。 三是要看孩子的同伴成绩。有时试卷很难,虽然分数较低,但也许别的孩子更低,从排名上看也许是进步了的。 四是要看考试的可信程度。就是测验的可靠性。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高,表明测验的信度高,两次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低,表明测验的信度低。如果孩子的测验成绩与平时的成绩差距很大,可信度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