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看待孩子分数的3大误区

——来自课堂案例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都市人·成长(家长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有些家长对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不科学行为,直接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家长在看待孩子分数方面,有3大认识上的误区。

      把分数高低作为判断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

      孩子的分数提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用功,家长开始给孩子各种奖励,放松了对孩子的其他要求。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就认为孩子“不争气”、“没出息”,枉费了老师和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认为孩子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也肯定表现不好。

      这一误区所表现的另一典型现象是,有些家长将孩子的分数作为在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争面子”的重要砝码。若孩子得了高分,就觉得脸上有光,很自豪;若分数不如人,则认为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出门矮人半截。

      这些行为迫使孩子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忽视了综合发展,忽视了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的客观存在,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机械地分析考试分数,从而得出片面结论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一次没考好,就责怪孩子,却没有认真想一想孩子为什么没考好。他们将孩子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的考试分数机械地比较,以此判断孩子该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或者简单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不同学科分数的高低,以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弱点。这种不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家长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事实上,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分数的高低,也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既得分数的信度与效度。很多家长不了解这一点,正是形成第二大误区的根源。

      如果家长仅因某次分数不理想就否认孩子的付出,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对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则不能正视到孩子真正的困难。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做人品质

      有一对父母在讨论孩子的成长情况时,爸爸说,这孩子不太懂礼貌,对大人和同学说话都没礼貌那怎么行呢?妈妈马上辩护说,只要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好,礼貌不礼貌是小问题,有礼貌又怎么样呢?有礼貌考不好也没用,上大学看你分数,你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再怎么礼貌也只能是落榜。这位妈妈说,不要管太多了,管好他的学习最重要。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他们把分数当成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则一俊遮百丑。这样的做法既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不符合素质教育重在能力这一要求。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会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分数,从而忽略了德、体、美、劳等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使孩子过度关注自己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忽略了生活中其它乐趣。而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考试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有待学习和培养。家长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么做人,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