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对钱没有多少概念,压岁钱、零花钱不过是一张张单调的纸。如何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成了一个问题。“视金钱如粪土”和“钱是万能的”,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财富观,都是偏激的,都会影响到孩子对金钱的正确认知。前者屏蔽了孩子和金钱的正常接触,后者又夸大了金钱的价值。其实金钱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好,但适用范围有限。 对于孩子们来说,赚钱的机会不多,顶多是以体验为目的在一些专门场所以物易物,或者短暂地打个小零工。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一种理财训练:储蓄和合理使用。 儿子真正开始关心自己压岁钱的去向是在小学,因为数学课上学了计算利息的题,他问清了压岁钱总款数,拿笔算了一页,午饭时又严肃地咨询了“别人误取走我的钱怎么办”“银行会倒闭吗”之类的“金融”问题。我在解答之后,索性带他去了银行。他坐在银行柜台前的高凳上,歪着小脑袋看我用他的名字开户头存压岁钱。拿到存折后,我把存单上的明细讲解给他听。那种正式的气氛和“大人没有骗小孩”的欣慰,让他心里有了底,开始有了储蓄意识。 儿子每月有固定的零花钱。小学时,他的零花钱不多,大多是买了花哨的小玩具、学习用品和画册,最为正式的是自办了读书卡,除了经常强调街头无营业执照的小吃不可买外,我不多加干涉。我想给他一个“快乐也许很简单”的时间段——孩子自己花钱买到小玩意时的笑容真的很美呢。 从初中开始,儿子的零花钱小额增加,我开始明确对他的零花钱指出用途:心仪的东西和社交。比如儿子为同学庆祝生日,在网上买过几次CD,每张都在50元左右。我对于价格和送给谁不过问,他还自己攒钱买了MP3等电子产品。我想让他明白,想达到目标,必须学会忍耐和精打细算,以及不要妄图别人会因为他攒钱辛苦而伸手相助。 待到了高中,因为在校食堂吃饭和学习资料购买频繁,他的零花钱已经不好计算。如果不是之前的训练,他是有条件用各种借口要走钱的,但他没有。反而随着年龄增长,他明白了爸妈赚钱的不易,几次对我说,初中时不够节约,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很后悔。后来,骑了几年的车又锈又破,他申请买新车。见我们迟疑,他才交代,学校有个五百元的学费,是他自己攒零花钱交的——对了,他的学费是爸爸负责,置装费是妈妈负责。所以攒学费算是体贴爸爸。对于妈妈,他也有表示。比如有次见我给他买了几件衣服,很真切地对我说:“妈妈,都是花你的钱吧,我把攒的三百元给你,我省着零花钱呢。”哎呦,我连忙表示感谢并婉拒了。这么感恩下去,他以后赚钱会给妈妈买新衣服吧,这可是天下妈妈的心愿呢。 现在的儿子有一个比较奢侈的爱好:看电影首映。这是他为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但对高额票价很纠结。尝试了两次后,他和同学总结了经验:借会员卡、错峰观看、选票价低的影院。有次打的去探视生病同学,车钱花了几十块后,他决心以后改乘公交车,三块钱。他这是在适度消费和盲目消费间自我调整。 为了以示“感情深、关系铁”,我和儿子经常亲密互动。他会在我懒得做饭时,从学校食堂带饭给我,而且声明不要钱。我会把稿费分给他一些,证明他提供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互相借钱,必须还,这是亲母子,明算账,有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