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调教爱哭的女儿

作 者:
晓林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遇到挫折时感到痛苦,但是能用意志去忍受——这不算真正的坚强。改变认知,用合理、积极的思维看待挫折,就会改变痛苦带来的负面情绪,变得比较坦然,甚至有一些积极的态度。没有痛苦或痛苦较少,就容易承受。如果这些合理积极的认知成了习惯思维,孩子就建起了面对挫折的防火墙——这是一种不依靠意志的科学方法,谁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变得坚强。

      认知决定情绪

      我女儿尧尧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她是个快乐的女孩,在班里人缘特别好,老师都很喜欢她,说她“大气”——也就是心理素质好,遇事想得开,没有女孩子心眼小的毛病。

      有一次,尧尧家庭作业忘带,被老师批评,她诚恳地道歉,从容说明情况。一同被批评的几个女同学哭哭啼啼的,尧尧还悄悄给她们递纸巾呢。还有一次,有几个男同学打架,把尧尧的数学书当武器,撕裂了十几页。平时很爱惜书的尧尧没有哭,肇事者的家长提出赔偿,尧尧笑笑说:“算了,阿姨,粘粘还能用。”至于同学之间经常出现的小摩擦,尧尧更是不在意,总能轻松化解。

      其实,尧尧小时候是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的女孩,幼儿园老师批评她两句,她能哭两个小时,白裙子弄脏了,她更是把眼睛哭肿,睡着了还抽抽搭搭的。看她小可怜的样子,我想,眼看就要上小学了,在人际关系日渐复杂、深入的小学、中学,加上学业竞争,不知她要遭遇多少挫折,承受多大的压力呢,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她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流行“挫折教育”,即家长用制造挫折的手段,逼孩子体验困难,学习忍受,从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我不赞成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全可以采取更人道的方法。

      我认为,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关键是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我求学和刚走入社会时,一遇到挫折就痛苦、烦恼,心理压力非常大。虽然我意志比较坚强,能够承受压力,但是心里很不爽,心灵备受煎熬。后来我深入研究认知疗法,才知道情绪是由认知决定的,即不在于你遇到什么挫折,而在于你怎样看待挫折:许多挫折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夸大;坏事也可以变好事;我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顺其自然就可以了。现在,我基本上能坦然地面对风吹雨打,心里不起大波澜。别人眼里的压力、挫折、失败,在我看来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可着急、痛苦、沮丧的——有必要为冬天的寒冷而哭泣吗?

      认知疗法同样适合孩子——应该说,更适合孩子。

      坦然面对批评

      尧尧上学前班时,有一次数学小测验,她粗心大意,把加号看成减号,错了两道题,只考了92分。老师严厉地批评她,甚至用上了“笨”“没希望”这样的字眼。尧尧难过极了,回家哭得昏天黑地,连饭都不吃。老师当然有点过分,但我没打算前去找她理论。当务之急,是增强尧尧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知道,尧尧之所以如此难过,是她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她认为被老师批评是件要命的大事,好像天要塌下来了似的,她会想到“老师不喜欢我了”、“我是个笨小孩”,等等。所以,第一步要帮她建立合理的认知。

      我用平静的语气对尧尧说:“被老师批评两句没什么的,至于这么难过吗?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批评呢?你看爸爸妈妈,都是大人了,偶尔也会被领导批评,昨天你爸爸还批评过我呢,你不是都看见了吗?批评就批评呗,有什么大不了的?被老师批评只能说明这次测验你不够细心,改进就是了,快别哭了。”用这样的话劝慰孩子,一次可能无效,但家长经常这样说,孩子慢慢会接受的。

      我还把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情景模拟”引入家庭,设计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互相批评。女儿掐着小腰,找理由批评爸妈,我们也不客气地批评她,最后三口人笑作一团。这个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的小游戏很有效,尧尧逐渐体会到,被批评原来不算什么。

      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批评也很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习惯性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会故意找茬批评女儿,即使批评她,一般也是态度平和,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只是指出这个事应该注意,以商量的口气让她知道如何做。虽然态度比较严肃,但更像探讨。这样,孩子自然容易接受。她在这样被批评的实践中,进一步体验到了,原来“被批评”不代表什么,只是这个事情需要改进而已。

      孩子的接受能力很强,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不出半年,尧尧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再被老师批评就很少哭了。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式。出于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目的,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上纲上线,挖掘事情深层次的意义,提升到影响一生的高度。此时家长批评孩子的表情、态度,自然会让孩子觉得被批评是件很严重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批评反应过度,当其他人批评他时,他也会习惯性地反应过度。至于父母那些声色俱厉、甚至打骂的批评,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虽然这样的批评可能会使孩子习惯于批评,但是结果呢,要么是压抑孩子,要么是孩子表面服从,内心抵触,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变得越来越弱。

      学会顺其自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是正常的,可以说,孩子正是在挫折中成长的。我经常有意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自然出现的小挫折教育尧尧,让她体验挫折,逐渐培养她积极的习惯思维。这些积极的习惯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坏事本身可能会变成好事,经过人的主观努力,这种可能性会增大。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帮他分析试卷,找到学习习惯、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督促他改进,下次考试成绩自然就变好了。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其实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如果家长善于引导,孩子体验到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