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趋势

——基于《义务标准》与《高中标准》的衔接研究

作者简介:
刘春腊(1985-),男,E-mail:liuchunla111@163.com,湖南衡阳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刘卫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1987-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字号:

      doi:10.11820/dlkxjz.2013.12.007

      修订日期:2013-10.

      1 引言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重要举措,生态补偿已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张诚谦,1987;邹振扬等,1992;康慕谊等,2005;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课题组,2007;任勇等,2008;丁四保等,2012;樊杰等,2013;李长亮,2013)。在学术界,中国生态补偿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图1),且有逐年递增趋势,为生态补偿的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众多科技研究成果中,科技文献是主要载体之一,可展示科学研究的源流、发展历程、变化特征及社会价值。

      

      图l 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文献数量变化

      (文献发表数量来源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关键词为“生态补偿”)

      Fig.l Annual change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n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during 1987-2012

      为了更好地推动生态补偿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及时梳理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反思、总结与前瞻,不断明确生态补偿研究的方向、重点及存在的不足。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秦艳红等,2007;赖力等,2008;阮本清等,2008;闵庆文等,2007;孔凡斌,2010;龚高健,2011)。但现有的总结和评价主要是立足某一学科角度进行的定性评价,未将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基于此,本文选择1987-2012年国内核心期刊刊发的生态补偿研究文献①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首先,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项目支撑、研究方法、研究区域以及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演变特征;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2 研究现状

      2.1 文献作者

      2.1.1 地域分布特征

      生态补偿研究,一方面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自身是否拥有雄厚的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专业人才及研究基础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问题严重性存在一定的关联,科研实力是主导因素。由表1可知,从国内期刊文献作者(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上看,北京、陕西、甘肃、江西、广东、山东、湖北7个省份发文数占论文总数的83.7%,成为中国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的核心地区。在文献作者所属单位方面,北京林业大学发表了48篇论文,居作者所属机构之首,其后依次为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

      2.1.2 职称与学历特征

      以第一作者为准,从职称与学历上看(表1),国内生态补偿的研究者中以具有高级职称者居多(75.4%);在学历方面,以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者居多,其中又以具有硕士学历者居多(55.1%),具有博士(含博士后)学历者占37.5%。这说明,生态补偿研究的中坚力量仍是具有较深资历的中、老年科学家,后续力量正处于培育与发展阶段。此外,从研究成果是否具有项目支撑的比例也可发现这种规律(自主式研究占78.5%、任务式研究占21.5%)。

      2.1.3 核心作者群

      

      核心作者群又称活跃作者群,是指在刊物上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全华等,2001)。核心作者群是形成文献流的骨干力量,发挥着导向作用。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发表的论文数按下式计算(丁学东,1993):

      

      式中:N为核心作者②至少应发表的论文数;为统计年段内最高产作者的论文篇数。

      只有发表论文数在N以上的作者,才能被称为核心作者。根据统计,国内期刊生态补偿发文最多作者的文献数为14篇,即=14,从而得出N=2.795篇,取整数3,即定义发表论文数达到3篇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

      据统计,在国内期刊的文献中,发文量达到3篇的作者为60人,这60个核心作者共发文357篇,占总论文数的12.1%,与普赖斯定律的50%(何书金等,2004)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说明截止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

      2.2 研究领域

      分析图2发现,1987-2012年中国生态补偿的热点研究领域主要有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与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对策与模式、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生态补偿与可持续发展、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标准、森林生态补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9个方面,累计比重超过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