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1820/dlkxjz.2013.09.006 修订日期:2013-08. 1 引言 时空间行为研究为理解人类活动和城市环境之间在时空间上的复杂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Hanson et al,1993;Kwan,2002a;Miller,2004)。自从哈格斯特朗创立了时间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以来(Hagerstrand,1970),时空间行为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和交通规划学中一种很具影响力的研究方法(Dijst,1999;Kwan,2002b;Timmermans et al,2002)。近年来,基于GIS的分析工具和高质量个体时空行为数据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时空间行为研究的主题多样化和应用工具化,使其在当代的城市研究理论和方法中享有更大的声望和影响力(Kwan,2004;Shaw et al,2009;Neutens et al,2011)。 在过去的20年里,面对中国城市转型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影响,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者和规划工作者已经开始尝试应用时空间行为研究方法来分析中国城市居民的时空间行为模式,揭示微观层面上的个人生活经历与宏观层面城市社会空间转型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并将这一研究广泛应用于规划实践中。 本文较为系统地综述了中国城市地理学界的时空间行为研究进展,旨在促进来自不同领域学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简要介绍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历程之后,本文总结了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的主要特色,即:以解读中国城市转型为核心、以规划应用为导向,关注城市空间重构的描述与解释,试图从行为角度解释中国城市社会转型,强调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居民个体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日常生活、生活质量、社会公正、低碳社会、智慧城市等热点问题,探索在城市交通、旅游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中国城市制度与空间转型背景下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 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入 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是在西方时间地理学与活动分析法的理论支撑下,通过中西方的不断交流合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柴彦威将时间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到中国,并发表了一系列介绍时间地理学的关键概念、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进展的文章(柴彦威,1998;柴彦威等,1997,2000);其后,柴彦威等对基于GIS的时间地理学及活动分析法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反复回顾与总结(柴彦威等,2009a,2010a)。2010年,《国际城市规划》出版了一期由中美时间地理学者共同组织、撰写的关于时间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专栏,介绍了时间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以及在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社区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柴彦威等,2010b)。 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交通领域对于四阶段规划方法的局限性认识的深入,活动分析法作为一种出行需求预测模型也在2000年后开始引入中国(隽志才等,2005;周钱等,2008)。地理学领域也从城市空间研究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介绍(柴彦威等,2008a;张文佳等,2009a)。总之,中国城市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发展主要以引入和介绍西方的理论方法为主,在理论创新方面仍显滞后。 3 多源时空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中国城市地理学者来说,缺乏个体水平上的时空行为数据成为研究的主要局限。早期,个体水平上的出行调查或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只局限于在北京、广州①等大城市进行的由政府主持的调查,而且大部分数据并不对学术研究开放。因此,20世纪90年代,当活动日志调查或者相关类型的活动调查成为西方时空间行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时(Dijst et al,2000;Kwan,1998;Shaw et al,2000),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者也开始设计和实施活动日志调查来采集中国城市的时空行为数据(柴彦威等,2002a)。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逐渐形成了以出行调查、活动日志调查、GPS调查和大规模交通数据为支撑的时空间行为数据体系。 3.1 面向交通需求的居民出行调查 随着四阶段法在中国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普及,出行调查成为中国时空间行为研究最成熟的数据源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天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先后进行了以“居民一日出行调查”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试点(全永燊等,2009)。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居民出行调查作为交通规划OD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常态化,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城市研究之中。 交通研究者认为,居民出行调查可全面地再现城市交通复杂的特点,能揭示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和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经济活动的规律(张卫华等,2005)。在上海(潘海啸等,2009)、长春(周钱等,2008)、北京(Zhang et al,2008)等城市进行的出行调查丰富了学者对于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行为的认识。但是,随着活动分析法的引入,基于个体的强调活动类型、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出行路径的活动日志调查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 3.2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活动日志调查 随着时间地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活动日志调查作为时空间行为研究最重要的数据源之一,在调查规模、周期、精度等方面快速显示出其优越性。中国第一批活动日志调查分别于1996年在大连、1997年在天津、1998年在深圳得到实施(柴彦威等,2002a);这些调查收集了一个休息日与一个工作日的连续48小时的活动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