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

作 者:
刘凯 

作者简介:
刘凯(1972-),河南省驻马店人,理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理哲学与地理信息科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郑州 450002

原文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内容提要:

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是“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理论和学说。现代的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表明,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本体论问题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基础性问题,是一切理论陈述的前提。因此,地理学研究也无法回避本体论问题,地理学本体论研究是理解地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前提条件,提出和系统的阐述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对于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简述本体论思想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理学本体论问题的逻辑根据,提出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界定了其内涵,论述了本体论问题研究对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地理学研究中,任何的本体论立场都有其历史的和视域的限制,因而也都有其局限性,因此以某种具体的哲学本体论学说和立场为前提的具体地理学理论和学派也都有其历史和视域的局限,澄明和揭示其本体论承诺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评价和看待地理学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图书分类号:K900 中文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34(2013)10-0111-07

      地理学的科学性质问题,在地理学产生之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困绕着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1]。对于地理学性质的探讨,地理学家常常从认识论与方法论方面着手,往往忽视了本体论方面的根源。与此同时,地理学理论发展的困乏,也一直是地理学受人诟病的地方,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理学的哲学贫困[2]。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它以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科学哲学研究表明,任何的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本体论问题,一个学科的本体论决定着这个学科的方法论,一切科学都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英国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R.J.Johnston)很早就认识到哲学本体论观点对于地理学研究的影响,他认为[3],“一个学术部门的任何参与者,都在由那个学科的某种哲学所提供的框架内从事研究。这样的哲学可能是明确的,研究者在开始工作以前就已建立了某些准则;这种哲学也可能是含蓄的,存在一些准则,但是并没有公认他们,然而它们形成了研究者们日常世界的当然部分。”因此,每一种学科的哲学都既包含某种认识论又包含某种本体论——一个限定着“这个学科的范围内存在什么”和“我们怎样才能最终认识它”的框架,它们一起被用作限定某种方法论。因此考察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并对地理学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透视对地理学性质的认识、方法论的选择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本体论及其发展

      1.本体论源考与内涵

      本体论(希腊文ontos,英文ontology,德文ontologie)是西方哲学中关于形而上学的一门特有的学问,最初产生于巴门尼德的存在说和柏拉图的理念论[4]。在西方哲学中本体论(ontology)是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研究存在本质的哲学问题即存在现实事物的基本特征[5]。对此,亚里士多德做了明确规定[6],他指出“有一门学问,专门研究‘存在’本质,以及‘存在’本身凭自己的本性而具有的各种属性,这门科学跟任何其它所谓的特殊科学不同,因为它们没有一个是讨论‘存在’本身的。它们从‘存在’割取一部分,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例如数学就是这样的。现在既然我们是在寻求各种最初的根源和最高的原因,那么,显然必须要有一种东西借自己的本性而具有这些根源和原因”。本体论(ontology)一词是由17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首先使用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Christian Wolff)为本体论下第一个定义,“本体论,论述各种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学范畴,如‘是’以及‘是’之成为一和善,在这个抽象的形而上学中进一步产生出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范畴”[7]。《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该条目有关部分如下:本体论,是关于“是”本身,即关于一切实在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或研究[4]。国内研究本体论的学者谢维营等认为[8],本体论是与认识论、方法论同一层次并相互区别的哲学范畴,它是“存在论”、“实在论”、“唯物论”、“唯心论”等名词的上位概念,凡是探讨世界的原因、根据、本元、本质、实体的哲学理论都归结为本体论范畴。康德认为[9],“全部形而上学体系包括四个部分:本体论、理性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论性神学”,他的这一概念和沃尔夫的基本一致,而他认为本体论的基本特征是“纯粹概念的推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把“先验分析论部分看作是本体论的部分合理样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讲座《本体论:实际性的解释学》中,也将本体论定义为关于存在的学说[10]。分析哲学家蒯因,也认为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并提出了“本体论承诺理论”[11]。

      2.本体论发展的历史形态

      本体论哲学经历了古希腊早期自然本体论、中世纪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理性本体论、现代本体论等几个阶段。古代本体论是在素朴实在论观念的基础上,伴随着理论哲学一同产生的,是在主客体混沌一体的境况下谈论本体的。人们将其称为“自然本体论”,其实也是一种本原论,它要说明的问题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中世纪的本体论是一种宗教神学本体论。中世纪哲学家把“存在”理解为“上帝”,这种本体论成为一种以上帝为本体的经院哲学或者神学哲学,上帝存在成为当时的哲学家在认识这个世界时都不得不接受的绝对前提,上帝成为世界的本原,上帝创造人类。近代本体论是在反对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本体论过程中产生的,代表性理论有人学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精神本体论[7]258。

      在黑格尔之后,本体论使哲学家认识到任何一劳永逸的解决本体论问题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哲学家们放弃了对世界作本体论反思的兴趣。马克思哲学的诞生,终结了传统本体论,他超越了传统本体论追寻世界本来面目的视界,把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看作是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归宿。以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坚持科学精神的内在本性、产生条件和检验标准,从而使本体论在哲学中难以找到立足点,本体论哲学逐渐被边缘化。但是本体论哲学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了新的复苏,当代较有影响的本体论有邦格[12](Mario Bunge)的系统的、精确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波普尔[13](Karl Raimund Popper)的后现代本体论“世界l、2、3”;卢卡奇(Georg Lukács)的社会存在本体论[14]。邦格的本体论体现出了一种数学、逻辑与系统思想,他把存在分为六大层次系统: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精神系统、社会系统和人工产品系统。波普尔的后现代本体论“世界1、2、3”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既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精神世界。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则把存在分为三种,既无机自然、有机自然和社会存在,也揭示了世界的多元化本质。

      当代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哲学家蒯因一反逻辑经验主义对待本体论的拒斥态度,提出了“本体论承诺”理论。所谓“本体论承诺”,按照蒯因的观点,本体论问题不是一个与事实有关的问题,而是一个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在蒯因看来,讨论本体论的问题就是讨论存在的问题,说某物存在的意思就是约定某物存在,这就是做出了一种“本体论承诺”,例如唯物主义哲学家说物质存在,就是约定物质存在,就是承诺物质是本体,唯心主义说精神存在,就是约定精神存在,承诺精神是本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