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关键词释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发展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100102

原文出处:
美术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前,文化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文化认同与自主性就成为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愈显重要的基本问题。中国原有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元,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化是否也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元?我们该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筑中国现代文化的特色?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美术的道路、特色,是否应该在新时代的全球视野中和现代性深度反思之下得到新的总结?这是需要美术理论界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和全球一体化的视野下作出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自1840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天翻地覆的突变与转型,中国美术被逐步卷进统一的世界史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拓展出新的格局。①西方强势文化作为这个互相关联的世界性巨变的原发推动力,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传统的封闭性被打破,其自律性演进遭到阻截,中国美术在新的、变化着的社会情境中开始了现代性的历史建构。为着这一历史性建构,中国美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曲折与磨难,在失误甚至失败中摸索、奋斗、前进,其中有植入也有创新,有融合也有抗衡,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正反两个方面构筑起今天赖以前进的基础,昭示出后发现代化国家别开生面的现代性之路。

      对于这段历史该如何看待和评价,是研究中国现代美术首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中国现代美术的性质、身份、形态和价值,迫切需要得到明确的判定和阐释,这是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需要。这要求拿出有效的解释框架,能够对现代转型中的中国美术现象的性质作出判定,对其线索进行梳理,否则将无法正确理解今天的理论与创作,更不能为未来提供前瞻性和方向性思考。而正是在中国现代美术的性质判断、历史叙事上,中外美术理论界从立场、方法、观点到结论都存在着诸多分歧。这些分歧在更深的层次上关涉到对现代性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认识,触及现代形态的标准与模式、普遍性与特殊性,原发现代化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关系等,最终指向这一问题:以现代性既有标准、模式和框架为前提,中国能否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性之路?换言之,中国已经走过的转型之路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为“现代”?如果希图超出以往歧异性的观察视角和思考进路,以新的眼光和视野给出整合性的解答,就必须在深层次上对现代性标准和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一个宏观的现代性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之上的中国现代美术的性质判断和历史叙述,就将不仅有助于理解与思考中国美术的现在与未来,更能为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现代性探索,从美术领域出发提供有益的视角、思路和参照。

      本课题尝试提出中国现代美术合法性困境的解决思路,把正名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必须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以人类未来巨变为基本视野,以一切从事实出发为根本原则和方法,将关注重心从西方现代性模式转向连锁突变的现代性事件本身,进而在现代性反思的基础上面对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基本的经验事实和社会背景,提出以“自觉”为后发国家的现代性标识、以“传统主义”“融合主义”“西方主义”“大众主义”为中国现代美术基本形态的这样一个理论构想。在肯定既有现代性原则的前提下,以上的努力旨在拓展解释框架的涵盖性和自由度,力图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未来打开自主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1.现代性题域中的未来视野

      现代性问题域的研究源自西方,是伴随着深刻的社会现代化变革而引发的全球自省性研究论域。虽然根据西方原发现代性模式的普适性可以推衍为人类文明传递和演进的规律性轨迹,但是却常常遮蔽或忽视了其相对性,导致继发现代性国家实践模式及阐释结构的尴尬处境。

      “未来视野”是笔者研究现代性问题时所预设的前提性思考维度。通观人类走向现代情境的整个过程,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世界性的交通网络和信息流量的迅猛发展,人类经历了巨大而迅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变化,并且时间区隔越来越短,辐射地域越来越广,甚至无法预知其速度和规模,与传统社会形成断裂式的剧变。20世纪的变化比19世纪更加快速。毫无疑问,21世纪的变化又将是20世纪所难以比拟的。基于上述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性推断,笔者主张以极具前瞻性的未来视角回望人类现代性突变景观,有效借鉴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成果,更为宏观、合理地构建现代性论说框架,更好地理解、把握历史。

      2.现代性事件

      对于“现代性”一词,一般狭义的解释是指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突进和政治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而出现的人的心性结构的变化与特征。现代化与现代性是互为因果的,是整体的现代进程的“一体之两面”。而广义的解释,我们可以将现代化和现代性看成是对现代进程的两种不同的视角和观察方法,从物质生产体制法规角度去看是现代化,从思想观念心性结构去看就是现代性,是从不同视角、不同的着眼点对整体现代进程的描述。由于本课题是从艺术领域的问题意识出发,最后仍归结到艺术问题的解答与言说,所以还是选择了从思想观念心性结构的视角去整体把握现代进程,并广义地将整体的现代进程称之为“现代性事件”。

      所谓“现代性事件”,就是指宏观的人类巨变,是在巨大的时空尺度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巨大突变的总体,跟古代社会的缓慢发展决裂,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爆炸性的剧烈变化。这样一个人类巨变的总体,作为宏观的现代性事件,它不是具体的某一时代、某一事件,而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人类巨变。本课题认为,在对于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当中,把重点从对西方现代性模式的研究以及这种模式在亚洲国家的延伸和变异,转向对于亚洲国家和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事实的研究,以及对整个现代性进程、现代性事件的研究。这里的“事件”,是相对于模式而言的一个总体性概念。简单说来就是人类进入现代以后的突变,是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一个平缓的状态开始突然跃进所造成的人类巨变。本课题对“事件”这一概念的理解大大加以扩展,把涵盖了近几百年的这个突变本身,总体地看做一个现代性事件,一个横跨几百年的单一的巨变事件。这个巨变之所以可以从人类的整个进程当中切分出来,就在于科技的加速发展,包括生产力的急剧提高和生产工具的突飞猛进,在漫长的人类演进过程中突然呈现出一个加速度上的拐点,本课题认为这个加速度上的拐点具有本质性的意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急剧变化。这个拐点,这就是现代性事件可以被切分出来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界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