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13.05.002(0005-04) 一、物联网时代交互的特征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1]。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完善,人(操作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与互联网时期相比较也会有不同,交互对象不仅仅是面对屏幕,交互的方式也不局限于传统的鼠标、键盘甚至是手指,交互设计将趋向自然化的交互模式。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形式和交互过程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与以往交互方式比较,将趋向于更加“自然”的交互,即基于传统的人类本能的交互模式,如触觉、视觉、声音、运动等,以及较高的认知功能,如表达、理解和记忆等。 二、交互设计的历史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由IDEO的创始人之一的比尔·莫格里奇于1984年提出的。交互设计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狭义的交互设计可以理解为:“对于所有具备数字与互动性质的物品,在外观与品质上的设计,其目的是使它显得实用,令人渴望且容易上手”[2]。交互设计在理论上,从人机工程学中独立出来之后,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实践范畴方面的内容,从人机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在此过程中,用户体验与用户情感逐渐在设计中凸显,设计应用人们日常熟悉的图形图案,驱除用户的陌生感,传递设计信息。“漂亮的”、“有趣的”、“个性化的”设计表达了对用户情感的关注,开始注重和强调用户作为个体的多样性,情感价值成为目前产品设计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3]。 交互设计从命令行的指令输入方式到图像用户界面,开始出现菜单、多窗口界面、链接、搜索等交互界面,交互形式丰富,尤其是图形界面出现后,使一般用户摆脱了必须通过专业学习才能够进行的指令输入的交互方式,只需要通过键盘输入和鼠标点击就可以得到相应需求,这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极大突破,也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奠定了用户基础。相对于指令操作的便利,图形交互界面由于受制于操作系统的环境,用户不得不端坐在电脑前,用点击完成本该通过人类本能自然行为达到的目标。在长期的人机交互过程中,用户逐渐形成一种图形交互习惯,交互设计师们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改善人机交互的模式,使之更加易懂、易用,接近用户日常共识,减轻使用者记忆负担以便更加快捷的达到目标。 至2008年,比尔·盖茨提出“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的概念,并预言人机交互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大的改观,键盘和鼠标将会逐步被更为自然的触摸式、视觉型以及语音控制界面所代替[4]。运用自然语言、多通道模式交互、更具个性化的私人交互模式等方式,这些无疑都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的普遍应用,现实世界也将逐步出现其“数字版”的一面,而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正是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 三、物联网时代的自然交互设计 什么是“自然”交互?自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会因个人观念和体验的不同而不同。简单易学是一个“自然”交互系统的最为直接的衡量标准。完全极端的自然交互方式是未经过针对性的系统操作训练,任何人可以顺利使用系统的交互方式。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的发展现实,使交互从图形界面过渡到了自然交互的范畴。 自然交互有这样几个特征。 1.自然交互让操作者从感受上觉得交互对象发生了变化 物联网实现了物物连接。互联网上虚拟的无物理表征的事物,要将它形象化后实施操作,这是件困难的事情。物联网可以避免强制建立这种虚实对应关系,用最直接自然的交互方式触摸来解决。目前发展最热门最成熟的是触摸屏,充分调动手指的作用,用“触摸”这种方法下达指令。交互设计师们秉承“功能可见性”的互动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呈现拟实物化效果,引导使用者形成操作预期。当然这是触摸交互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触摸的对象仍然是屏幕(触摸屏),到了物联网时代,可以将屏幕“实体化”,不仅通过触摸下达指令,还可以通过“触摸”,向使用者传递事物的“触感”,感知事物的质地、大小等固有属性,丰富触觉的细节,从而使操作更加真实,让使用者对操作结果更加确定。社会心理学家塞利格满(Martin E.P.Seligman)指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控制感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更愿意接受挑战和尝试新鲜事物。人们不必再将真实物体通过图表、图案、示例进行一一对应,完全可以按照真实世界中的所见即所得而进行自然的操作。从感受上来说,操作者直接面对“人化的物”,或者是“智能化的物”,会产生真实的“对话”感觉,直接控制的体验效果更直接明了。操作者明确感知当前界面状态,产生可控感,形成操作预期,减少迷茫和等待,引导用户继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