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靖生平著作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宏武,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原文出处:
文史哲

内容提要:

索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由于遭遇乱世,其大量作品散佚不存。《晋书》本传所载生平事迹也过于简略。通过稽考《法书要录》、敦煌遗书、唐宋类书等文献资料中的相关记述,不仅可以厘清关于索靖生平著作的不少疑惑和争议,而且可以对其以三次入京为线索的人生轨迹进行更为清晰的勾勒梳理,对魏晋时期河泷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定位。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索靖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当时河陇士人的杰出代表。史载其“才艺绝人”,深受傅玄、张华、卫瓘等人器重。但是,由于西晋末年的战乱,其所著《索子》、《晋诗》等大量作品湮没不存,其生平事迹除《晋书·索靖传》(以下简称《晋书》本传)①、张怀瓘《书断》②外,史籍鲜见载述。今人曹道衡、沈玉成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戴燕撰《索靖、陆机交往考》③,虽然对其生平进行过钩稽探讨,但仍有不少问题诸如籍贯、生卒年、任尚书郎的时间、死因等,需要进一步考辨和澄清。关于其著作与书法作品,也缺乏必要的梳理和辨析。今就这些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家世、籍贯与师承

      关于索靖的家世籍贯,《晋书》本传的介绍相当简略:“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相比而言,张怀瓘《书断》的记载较为详细:“索靖字幼安,燉煌龙勒人。张伯英之隶孙。父湛,北地太守。幼安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其中对索靖的籍贯、家世、师承有更明确的交代。据《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等记载,龙勒县为汉代敦煌郡属县,在敦煌郡西部边陲,境内有阳关、玉门关,晋承汉制。据考古调查,其县治遗址为今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北工村一社北部的“南湖破城”④。

      索靖出身于汉晋时期敦煌世族索氏,敦煌遗书伯2625号载录的《敦煌名族志》残卷,对索靖以前敦煌索氏的历史有详细记述。从中可知,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太中大夫索抚因直谏忤旨,获罪徙边,从钜鹿南和迁至敦煌,此后不断繁衍发展,遂为敦煌望族⑤。又据《汉书·武帝纪》,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⑥。这一记载与《敦煌名族志》互为印证,说明索氏是敦煌建郡之初即徙居守边的家族之一。东汉初年,索等以武力起家,建功西域;东汉中后期,索展、索翰等师事杨赐、王朗,明经入仕,索氏逐渐由武力强宗向儒学世族转变;西晋初年,涌现出了索靖、索紾、索绾(《晋书》作“索永”)等著名人物,“敦煌五龙”,索氏独占其三。《敦煌名族志》关于索氏的记载,至索靖而残损不全。索靖的祖父,史无记载。

      《书断》称索靖为“张伯英之隶孙”,“隶孙”,宋代《墨池编》卷三引作“离孙”⑦。《法书要录》卷一引南齐王僧虔《论书》又云“张芝姊之孙”。据《尔雅·释亲》:“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谓出之子为离孙。”⑧则索靖确为张芝姊之孙。据《后汉书·张奂传》等记载,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人,汉末名臣张奂长子,善草书,后世誉为“草圣”。就《后汉书》、《敦煌名族志》等的记载看,敦煌张氏也是两汉以来的河西望族。

      《书断》云索靖“善章草书,出于韦诞,峻险过之”,说明索靖师法韦诞。韦诞是曹魏著名书法家,《三国志》卷二十一《刘劭传》载录其名,裴松之注引《文章叙录》云:“诞字仲将,太仆端之子。有文才,善属辞章。……初,邯郸淳、卫觊及诞并善书,有名。”⑨《法书要录》卷八引张怀瓘《书断》也有其小传,称其“伏膺于张芝,兼邯郸淳之法,诸书并善……然草迹之妙,亚乎索靖也。嘉平五年(253)卒,年七十五。”⑩又据《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录卫恒《四体书势》,韦诞草书师法张芝,为张芝弟子。就《后汉书》卷六十五《张奂传》、《法书要录》卷八引张怀瓘《书断》等的记载看,张芝于汉桓帝永康元年(167)随父徙居弘农华阴,而韦诞世居京兆;张芝卒于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而韦诞生于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则韦诞师事张芝完全可能,卫恒的说法应该可信。如此,则张芝草书经韦诞而传至索靖,所以王僧虔《论书》说索靖“传芝草而形异甚”(《法书要录》卷一引)。

      二、生卒年与首次入京游诣太学考

      索靖卒于晋惠帝太安二年(303),《晋书》本传和《书断》的记载相同。但以上二书关于其年寿的记述有异,《晋书》本传称其“时年六十五”,《书断》云“年六十”。由此推断,索靖的生年有两种可能:一是生于魏明帝景初三年(239),二是生于魏齐王正始五年(244)。相较而言,“六十五”岁说更为可信。因为前引《书断》云韦诞卒于魏齐王嘉平五年(253),若索靖生于正始五年,则嘉平五年年仅十岁,师事韦诞又必在此年以前,亦即索靖不足十岁,所以可能性不大。据此推断,关于索靖的年寿及生年,《晋书》本传的记载比较可信。这也是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晋书》本传云:“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氾衷、张甝、索、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索靖早年就读太学的经历,前引《敦煌名族志》残卷也有记载,但五人中的“索永”作“索绾”,而且说索靖早年“不应辟召,乡人号曰腐儒”。关于索靖游诣太学的具体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据相关文献,魏晋时期诸生入太学,一般为十五岁左右。《太平御览》卷六一三引王粲《儒吏论》曰:“古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十五入大学,学君臣朝廷王事之纪。”(11)《三国志》卷十五《刘馥传》、《宋书》卷十四《礼志一》载,曹魏正始年间,刘靖上疏陈儒训之本,亦云:“依遵古法,使二千石以上子孙,年从十五,皆入太学。”稽诸史籍,三国时杜袭年十三入太学,号曰神童(《三国志》卷二十三《杜袭传》裴注引《先贤行状》);钟会年十五入太学,问四方奇闻异训(《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传》裴注引钟会母传);西晋赵至“年十四,诣洛阳,游太学”(《晋书》卷九十二《赵至传》)。依通例推断,索靖入太学,也应以十五岁为宜。若以其生于魏明帝景初三年(239)推算,当在魏齐王嘉平五年(253)。又据《通典》卷五十三所载曹魏时期的太学学制,由初入学之门人,经弟子、掌故、太子舍人、郎中,到能通五经,随才叙用,至少需历时十年(12)所以,索靖的太学生涯,至迟应在曹魏景元三、四年间(262、263)结束。如果此推断切实,则索靖应该参与了景元三年洛阳太学生三千人营救嵇康的活动。而嵇康的最终被杀以及魏晋易代之际的血腥政局,很可能就是此后较长一段时期索靖“不应辟召”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