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规律与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易(1972-),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许慎(1988-),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表现为思潮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依据以及大学生接触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这种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表现为存在规律、传播规律和互动规律。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首先要以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正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4)02-0167-05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且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在社会思潮的流传过程中,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关键的载体。社会思潮能够映衬出大学生的主要思想特征,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深入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条件分析

      近年来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为热点,大量的文献从不同的视角挖掘社会思潮的类别、内容及影响方式。不同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有大有小,大学生对不同社会思潮的认同度也有高有低。这说明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有条件的,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一)就当代社会思潮来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依据。

      1.当代社会思潮是具备理论基础的社会意识。当代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多少有些影响的思想理论观点,它不是孤立的架子,有其自身哲学的、经济学的或者政治学的基础。诸如,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来解构历史、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新自由主义以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原则为基础公然反对公有制、反对政府调控;民主社会主义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普世价值”则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的东西当做价值观念的“普世性”,即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全人类共生共有的价值,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谐是人类向善的天性和理性的产物。从这些社会思潮的理论观点可以看出,寻找理论基础和貌似科学合理的假象是当代社会思潮入侵大学生头脑的“理性”牌坊,他们所鼓吹的片面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对大学生思考、选择造成了极大的谜团。姑且不论大学生的理论基础如何,认真思考与研究这些思潮本身就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当然,既然是意识形态,必然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突出地表现为社会思潮的渗透性,其影响对象之模糊、涉及领域之广泛、渗透视角之多样,都让原本已经难以辨识的困境雪上加霜。更有甚者,有些思潮的影响对象是“社会精英”。这些思潮在“精英”的宣传与带领下似乎更具有理论说服力了。

      2.当代社会思潮具有现实观照性。一方面表现为它具有直观现实性,是针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部分或某些层面的不和谐状况的过度解读。比如“普世价值”的兴起,很多人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公平,极力颂扬西方社会的公平问题,并将其作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标准。而事实上,如恩格斯所言:“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的神圣的表现。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阶级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划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这种东西正如米尔伯格正确说过的那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解’”。[1](p302)社会思潮的现实观照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思潮对社会现象的能动作用。所谓思潮必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表现为通过对受众的渗透与拉拢使其助力思潮的宣传与扩展,特别是对“精英阶层”的培植,令这些思潮更快地滑入大众视野、混入主流。

      3.社会思潮具有与社会心理相契合的取向。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的境遇下,特别是网络、影视、“权威”解读等的出现,让原本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处于理性思维发展中的大学生抱着对历史、对现实的过于感情化的理解,纵容了社会思潮的渗透。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例,《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就是将已经被历史判明了的反动的历史人物,如慈禧、李鸿章等人,一下子全都变成了爱国和革命的先驱,被描述为忧国忧民的“悲剧英雄”,而对洪秀全、谭嗣同和孙中山则极力加以非难和贬低。这样一种“有意的无知”和“否定历史”让很多历史知识不够扎实,当然也包括大学生产生同情甚至认可。

      当代社会思潮具有社会性质属性,基本上当代社会思潮可以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反映全球问题的和属于第三世界的。最值得警惕和提防的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思潮,缘于其本身的社会渗透与和平演变倾向,特别是,如前述社会思潮在对当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质疑时,很多大学生便会走上崇尚资本主义精神的道路。

      (二)就当代大学生来说,有接触社会思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大学生对社会思潮怀有一定的好奇心。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语言与视角的新奇性,特别是当代社会思潮的现实观照性,令很多大学生在接触社会思潮的最开端便表现出了欢迎与开放的姿态。如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自由主义”的前面冠以“新”,着实让大学生对其充满无限的猎奇心。其实,新自由主义主要是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它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具体来说,经营上的自由贸易,否定国家干预,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等。大学生对新思潮的好奇心决定了他们想要去了解,在单纯的了解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某种认同。

      2.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某些观点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在管理心理学中,认同感是指群体内的每个成员对外界的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通常能有共同的认识与评价。这主要是由于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彼此间存在一致的利害关系。有时尽管群体认识不一定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但每个成员都能信以为真。认同感尤其在个人对外界事物信息不灵,情况不清,情绪不安时会强烈地影响个人的认识。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同感,多少是在情况不清的情况下不够理性的选择。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列宁曾经指出:“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2](p494)东欧剧变以来,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了谷底,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颜色,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愈演愈烈,我们队伍中的很多人便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产生了质疑,但又不愿照搬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于是便将目光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并对其极端美化,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断,坚持走“第三条道路”。这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具有不可小觑的威胁,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共和国的建设,对历史道路的选择与革命理论的科学始终持有客观的或者中立的态度,更有很多大学生对于第三条道路持有不同程度的认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