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运用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莉,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王翔,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安徽 合肥 230009)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道德叙事注重整合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情感激发、行为体验、思维启迪等独特价值。工具叙事、起点叙事、自然叙事是道德叙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要充分发挥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需妥善处理教育预设与品德生成、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价值引导与生动叙事之间的关系问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4)01-0010-03

       所谓道德叙事,是指教师以口头或文字的方式,叙述蕴涵着道德价值的故事(如寓言、童话、神话、历史故事、生活事件等),从而促进教育对象道德成长的过程。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道德叙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山海经》《民间故事》《美德故事》和各类人物传记等都在故事叙述中诠释着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深刻道理,发挥着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道德叙事不仅使其因故事而丰富和生动,同时更能整合教育对象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引领和帮助教育对象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一、道德叙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作为以讲故事为主要表征的教育方法,道德叙事是一种融汇理性、情感、体验于一体的生活化方法。故事的丰富、理论的隐寓及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连,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情感激发、行为体验、思维启迪等独特价值。

       1.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指道德叙事因其对故事的叙述自然而然地吸引教育对象,并使其在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时产生赞赏、喜悦、悲痛、愤怒等情感体验。教育过程中,道德叙事强调对时空、人物、情节、冲突等方面的叙述和描写,力求完整细腻地呈现故事情节。这不仅包括对人物在特定空间与时间背景下的行为,还包括人物采取行为时所伴随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后果的描写。当教育对象在故事情节中进行社会感知、角色体验、立意思考和生活迁移时,他们会被叙事生动的描述、丰满的形象、细腻的感受、轻松的笔调激起强烈的道德情感。他们可能体验到取得胜利的喜悦和做好事时的光荣、自豪、愉悦等美好情感,并产生模仿优秀人物道德行为的冲动;也可能会因为故事中人物的错误导致不良后果而感到悲痛、羞耻和愤怒,从而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总之,面对“载道之文”的叙事,虽然其所载之道德意义不一定明确指出,但叙事本身所激发的道德情感能够帮助教育对象“在更大范围的生活经验背景中感到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和低自尊”[1](P92),感受到个体与他人及社会整体之间的联结,体会道德规则和道德行为的意义,从而更加理解认同相关道德规则,表现出更加积极的道德行为。

       2.行为体验。行为体验主要是指在叙事提供的生活实验室内,教育对象可以借助于故事人物进入故事,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道德行为,提升道德品质。这时,教育对象就像戏剧表演中的人物一样,作为一个角色进入叙事所描绘的故事人物的生活,表现他们的行为,感受、体验他们的想法和情感,体味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认识到一定行为在一定情境下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在自己并没有真实做错事时也能真实地亲身感受到坏行为带来的不好结果。也就是说,在叙事所提供的生活实验室内,教育对象可以在内心想象自己持有各种价值观,扮演各种各样的人生角色,体会各种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并接纳这些价值观相互之间可以转变的可能。教育对象通过这些真实的角色扮演、行为表现和丰富的内心体验,思想视界得到扩大,并获得个体对于道德故事的独特体验和领悟,以及对自身行为表现的反思和重塑。

       3.思维启迪。发端于文学领域的叙事,之所以能在教育领域获得合法地位,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叙事能够传递价值和意义,为教育者解释价值观念提供背景和素材。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叙事虽在形式上以叙说故事的方式存在,但叙事最终指向并不单纯是“叙述故事”,而是要通过叙述故事传递意义,通过叙事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理解与视域融合,启迪和提升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理性。虽然在道德叙事中,意义和理论已隐藏在故事背后,“道隐无形”,但道德叙事本身已经将道德原则与社会要求置放于字里行间,为教育对象的理解和接纳提供了许多进入的线索与路径,促进其进行理性思维和在意识水平上的反思。这种经由叙事引发的反思,与理论致力于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相比,着力于通过有关生活经验的描述等,揭示人们品质发展的背景和特殊性,更加逼近教育对象的生活和生命本身,能直接帮助教育对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场景认识和理解故事情节所承载的理论,在将来采取有意义的“善”的行动,真正从“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实现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道德叙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式

       借助于道德叙事开展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精心备故事、生动叙故事和恰当合理解故事,有序把握叙事进程,同时更需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考虑如何运用叙事以充分发挥其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般而言,道德叙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把叙事作为辅助性工具,用以说明道理或是引发教育对象学习兴趣的点缀叙事;其二是把叙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起点,借助于叙事提供的背景和素材开展教育活动的起点叙事;其三是以叙事作为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过程叙事化,将理论隐寓于故事,潜移默化地为教育对象所内化,引导其在故事体验中实现意义反思和素质提升的自然叙事。

       1.点缀叙事。点缀叙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叙事主要被作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说明和论证教育内容的辅助性教学策略。在“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者依照个人经验零散地在教育过程中叙述故事,运用故事的情境性和形象性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或是用以阐释和说明某一思想理论。由于缺乏系统的叙事设计,点缀叙事的运用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经验性。叙事既可能被置于教育的最初导入阶段,也可能被置于某一理论教育内容之前或之后。如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一些战士和干部只知要革命,不知什么是路线和政策的情况,就借助于“张果老骑驴朝圣”的故事为大家阐述了路线、政策的重要性。毛泽东首先以叙事开始,他说:“张果老下华山,去蓬莱朝圣,这个人不是凡人,是个仙家,所以,他骑毛驴和我们不同,是倒骑。走着走着,遇到仙人吕洞宾,问张果老去何处?张果老说去蓬莱。吕洞宾惊诧地问:蓬莱在东,你骑毛驴向西,怎么能到?张果老生气了,认为自己有理,反驳道:我的脸是朝东方蓬莱的!”[2](P47)接着,毛泽东便说,想要革命的人,如果只是“面朝蓬莱”式的心中有革命,但却采取“骑毛驴向西”的错误路线,是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因此,革命是要讲究策略路线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