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祥林,华中师范大学 党委; 周军虎,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何祥林,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阶级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问题的认识与对政治的理解直接关联。阶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的内在规定性和特殊性。阶级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1-0006-05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的不同观点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的认识上,有两派截然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张澍军等为代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笔者将这种观点称之为“原始社会”派;另一派以张耀灿、余仰涛等为代表,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阶级社会产生后才出现的,笔者将这种观点称之为“阶级社会”派。

       “原始社会”派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2008年11月24—2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1],张澍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他引用刘德厚《广义政治论》中的观点,认为既然政治发端于人类生活的公共领域,它的根基在于规范、调节整合人们之间的利益,那么人类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无疑是贯彻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始终,即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于原始社会。与之相呼应的是,青年学者赵继伟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的反思》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原始社会客观存在的思想依存与思想共生现象,并具体分析了这二种现象。[2]以此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伴随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始终。

       “阶级社会”派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阶级社会。余仰涛认为,“氏族成员之间在思想上相互联系,主要还不是政治思想方面的联系,因而人们之间在思想上的联系还不能称为思想政治工作,而只能称之为思想工作”,“善与恶的理性认为以部落内外为世界,只有在本部落范围之内的认识才有善的意义。”[3]20换言之,他认为原始社会只有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而无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于原始社会之后的阶级社会。

       针对此问题,这里就产生了两个对立的观点,即原始社会有无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在解答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由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学术成果,如黄菊、蓝江的论文《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4]和王升臻、李俊奎的论文《“广义政治”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起点探究》[5],前者特别注明是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后者则认为氏族制度的形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起点。以上说法各有其理论支撑,作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结论。化解分歧,达成学界共识,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的认识与对政治的理解直接相关

       首先,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问题。理论上,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生和逻辑发生两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具体的历史时间状况,这已不可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发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端即通过判断推理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开端。本文所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发生。

       其次,上述争论关涉到的原始社会有无政治生活与政治教育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的决定性的问题。面对这一争论,我们不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入手,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50从这里的“社会群体”“一定社会”可以看出,按此定义,如果原始社会存在政治生活和政治教育,则它是符合此定义的,即原始社会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而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于阶级社会,“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就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雏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它伴随阶级社会的演进而发展。”[6]52换言之,张耀灿等认为原始社会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作者是否就产生了自相矛盾?回答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这里的“政治”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之分。张澍军等是从广义的政治来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即只要存在规范、调节整合人们之间的利益的行为,只要存在对人类生活进行的有序组织和管理的广义政治活动与政治教育,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而张耀灿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及余仰涛的论述则是从狭义的政治即进入了阶级矛盾冲突的缓和与调节,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活动与政治教育出发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可见,在这里,对政治含义的理解不同(广义政治和狭义政治两个维度标准),必然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上出现分歧,即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再次,更进一步追问,如果从上述广义政治角度理解(对广义政治的含义笔者也表示赞成,以下政治皆指广义政治),原始社会有政治教育发生是否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我觉得我们不能陷入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原始社会有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也有政治教育,但政治教育不等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加政治教育,即1+1=2。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有哲学、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它们的合理内容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打下了来源基础,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虽然马克思主义主要由三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有机组成,但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钢板一块。同样,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产生呢?笔者认为也是否定的,伦理教育、政治教育,有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的学科边界范围,学科边界也有一个界定问题,不能垦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当然这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交叉学科的问题,秦在东认为:“我一直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看作是政治学与教育学交叉的学科,因此它的学科属性当然应当是交叉学科。”“从科学性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的简单公式应该是政治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7]但交叉学科只是与其他学科部分重叠,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部分重叠并不影响学科整体的产生与学科本质内核的独立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