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模范正面功能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俊,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文杰,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处处长。(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如何发挥模范的正面功能,马克思主义者广有建树,我党也积累了丰富的宣传经验。当前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应该从大力弘扬以现代性为基础的主流文化、健全模范人物奖励与保障机制、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改进模范人物宣传的模式与措施上入手,才能更好发挥模范的社会优化与教育功能。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12-0026-03

       模范人物是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面旗帜,是弘扬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一种榜样,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一种象征。宣传一种模范,可以塑造一种信仰,达到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然而,当下中国社会对典型的质疑、批评之声此起彼伏。曾经令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感动的模范人物,当如何去认识?面对社会中不时涌现出的各种典型,如何恰当地发挥他们的社会优化、教育功能,这迫切需要我们从模范正面功能发挥的历史经验中去梳理出有针对性的现实措施。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模范功能发挥的思想理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者曾对模范功能发挥有独特阐述和精辟见解,这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模范,发挥模范正面作用有很好的启发。

       马克思在谈到如何利用时机进行有效宣传时说:“战争所引起的种种情况将给我们的原则提供最好的宣传材料。”[1](P167)列宁非常重视通过在报刊上树立好的劳动公社的典型来带动其他公社,他在一篇文章中论述报刊工作时说:“这样我们就能够而且一定会使榜样的力量在新的苏维埃俄国成为首先是道义上的、其次是强制推行的劳动组织的范例。”[2](P136)列宁不仅倡导正面典型,同时还指出要在报刊上开辟黑榜,公开揭露坏典型。他在《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中说:“另一方面,各社会主义政党要把那些不接受整顿自觉纪律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任何号召和要求的企业和村社登上黑榜……公开报道这方面的情况,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它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地参加解决这些与他们最有切身关系的问题。”[3](P172)列宁关于“榜样的力量”的论述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树立并推广“榜样的力量”,第二是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宣传自己,第三是在报刊上开辟“黑榜”揭露坏典型。

       毛泽东同志对模范人物功能的发挥有三点认识:一是要把宣传革命模范与中国革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通过模范典型宣传报道鼓舞士气。1938年毛泽东在《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说:“一切宣传鼓动应该照顾到下属各个方面。一方面利用已经产生并在继续产生的民族革命典型(英勇抗战、为国捐躯……)向前线、后方,国内、国外广为传播。”二是毛泽东极力倡导以点带面、模范典型引路以指导实践的工作方法。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任何工作……但是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突破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三是要树立模范典型。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毛泽东都非常重视模范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1962年人民解放军的汽车兵雷锋因公殉职的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接着在全国8亿各族人民的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开展了雷锋活动。

       江泽民同志也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重视新闻宣传对发挥模范作用的舆论导向。他在1996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内的教育,越要发扬党的高尚精神和优良传统。在这方面,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要注意抓典型。这几年大力宣传孔繁森、张鸣岐、李润五等先进典型人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继续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和劳动模范,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适当选择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

       二、宣传视域下模范正面功能的发挥

       我党关于模范人物的宣传报道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9年毛泽东在《收集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民族英雄事迹》的电报中说:“在战争中,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均有重大意义。”之后,根据地报纸陆续报道了《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马老太太——回民支队长的母亲》《爆炸大王甄坠子》《平西跳崖五壮士》《反“扫荡”中的李勇》等模范。这些可以视为正面人物报道的前奏。

       延安整风运动开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提出党报必须具有的品质是“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要求党报“记载群众可歌可泣的英雄奋斗的事迹”。之后,《解放日报》开始大量报道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如吴满、杨朝臣、张玉清、张振才、刘玉厚、李位、张秋风、申长林、马玉恩、马杏儿等,通过树立模范人物来动员群众投入大生产运动。仅1943年上半年,《解放日报》报道的先进人物就有600多名,成为中国共产党模范人物报道的第一个高潮。

       抗战结束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宣传和土地改革宣传是解放区新闻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正面人物报道,如新华社的人物新闻《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优秀共产党员董存瑞舍身炸毁敌坚固碉堡》等。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的模范宣传经验推广到全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模范人物宣传报道以工农兵为主体。抗美援朝中有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工业上有王崇伦、王进喜等模范人物,农业上有陈永贵、徐建春、李顺达等劳动模范。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新闻报道的模范人物在整个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其中所传递的观念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人。这段时间的正面人物报道仍然主要表现为典型报道方式,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典型报道的鼎盛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