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继红,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王易,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的内在关系、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三大论域。从总体上看,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失衡、学科立场的辨识度不足、“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特质模糊及研究方法中的误区。因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思考学科发展的方向,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独有立场,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开拓学术研究的视野将会成为这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3)11-0089-005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这一方向同时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如“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与青年教育”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研究侧重面上的差异,但实质上研究主题都是一致的。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蓬勃发展,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论域、问题与趋向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研究的论域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论域,并且每个论域的研究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是什么?学者们解答这一问题的前提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将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狭义的思想文化,一致认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佛道文化为补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并一致主张采用批判继承的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但对于所谓资源性意义的具体解释,学界却有所分歧,大致可以归为如下三种。

       其一,借鉴或启示说。学者们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或启示意义。一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当纳入德育学科的认识,从宏观层面讨论了德育学科借鉴中国传统德育发展成果的理由。有学者认为,传统德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有着重要的德育功能;坚持在德育课中揉进传统德育思想成果,不但可以提高德育内容的人文性,而且可以发挥我国传统美德中真、善、美的本质属性。[1]二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在宏观层面上,有学者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2]也有学者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现代价值的四种精神:仁爱、正义、礼乐、诚信。[3]在微观层面上,学者们的讨论已经开始深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某种学派的某种具体思想的价值评估。如有学者总结了道家伦理智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4]

       其二,组成部分说。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观点的提出基于两点理由:一是历史传统的延续。儒家的道德教育以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教育人为其重要特征。二是社会现实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曾经被排斥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5]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力说。有学者将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界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力”,并以其为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力就是:以塑造圣贤人格为目标、培养整体观念为内容、以言传身教为原则、以知行合一为方法,这些思想资源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内容整合、原则确立、方法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被明确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对中国古代不同历史分期、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基于“做人、做事”视角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处、交叉点和结合部。基于此,古代典籍中关于“做人、做事”的思想皆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在基础、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的框架内得以阐释。

       其二,基于思想教育视角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主的思想教育。这一研究视角的讨论以“两条线索,一个中心”为逻辑脉络展开。所谓“两条线索”,是指纵向层面以历史分期为逻辑次序而展开和横向层面的儒、佛、道、法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区分。所谓“一个中心”,即紧扣“教”这一范畴、以思想教化作为古代思想教育资源的主体内容,对古代思想家关于教化的合理性根基、教化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其三,基于广义德育视角的研究。学者们基于广义德育的内涵,将“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可以互释的两个范畴。有学者认为,德育史亦即思想政治教育史。因此,古代德育思想被诠释为宇宙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含纳其中)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三大部分。其中,道德观教育是核心内容。同时,教育又被进一步细分为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两个方面。基于上述两个角度,在史论结合的方法下,中国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著作皆得以展现,儒、释、道、墨、法等在内的各大学术流派的德育思想皆得以阐发。

       其四,基于传统德教视角的研究。学者们力图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德教思想中的有益资源,从方法论的角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一是传统德教方法的宏观阐释;二是对董仲舒、陈献章等典型人物的德教思想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三是对先秦儒家的乐教理论及其所展现的教化艺术化特点等传统德教思想的某个片断的解析;四是对儒家教化模式的研究。这一研究试图从教化的角度诠释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去解读儒家的教化思想。[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