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荣荣(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北京 102488;余斌(1969-),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目前,人学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整体上来说,它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是次要的,而是关键的。而人学取向研究暴露出来的很多具体问题都源于指导这一研究的方法论存在问题。本文认为,人学取向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割裂个人和集体,有为个人主义辩护之嫌;第二,割裂个体和社会,实际上是抽象孤立地研究人;第三,在存在阶级的时代,放弃了阶级分析法。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以下简称“人学取向研究”①)就是这一探索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人学取向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受关注的研究取向,在人学取向研究的推动下而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转换(以下简称“人学范式转换”)试图从整体上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分支学科和整个元理论,这使得人学取向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取向。人学取向研究目前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一边倒的支持。然而,多数人赞成并不一定代表其正确。从人学取向研究的成果来看,人学取向研究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整体上来说,并不见得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件喜事,它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不是次要的,而是关键的,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在具体内容上,它有四个方面的缺陷:第一,过于抬高人学的地位,其结果是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种种“人学陷阱”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教育学、美学等之间的区别被磨平了,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这种在人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试图包揽人的发展的一切方面,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做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特定的,也是有限的。第二,“对现实的人”理解的偏颇。人学取向研究在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是,人学取向研究对这一基础概念却存在很多曲解。相关研究要么把“现实的人”理解为“个人”,要么把“现实的人”理解为现存的功利人,要么对“现实的人”的理解只是止步于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抽象理解而不能深入对具体生产关系的剖析当中。这些理解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不符。第三,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颇。人学取向研究建立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基础上,但是绝大多数著作和论文都没有对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任何界定和说明,这就导致它们经常指鹿为马,笼统片面地否定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尤其是片面否定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第四,陷入抽象、空洞的人道主义等唯心主义历史观中。人对自身探索的历史表明,如果对人的认识不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就很难避免陷入抽象、空洞的人道主义说教和其他各种唯心主义的泥潭中。而多数人学取向研究也没能摆脱这种历史束缚,这也使这种人学很容易陷入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当中②。

      即使如此,却鲜有人对人学取向研究提出异议,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人学取向研究进行批判的研究还是空白。而人学取向研究暴露出来的很多具体问题都源于指导这一研究的方法论存在问题,这就使对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进行批判和探索显得尤为必要。

      一、割裂个人和集体,有为个人主义辩护之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融合于集体之中,个人并不独立。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权利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但个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国家机器及各种宗法势力,以便共同对抗天灾人祸、维护和发展生产力。而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性解放的社会,是资本自由奴役“自由”工人的社会,工人越是脱离封建羁绊,脱离工联工会等集体组织,成为“独立”、“自由”而一无所有的劳动者,越是方便资本的剥削。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尽管在资本家的机器面前,劳动者只能跟着机器的节奏劳动,并没有什么自由、独立和个性。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和集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和集体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集体主义。列宁指出:“从前人们说:‘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句话不知道造成了多少苦难。我们说:‘人人为大家,没有上帝也过得去。’”③个人和集体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生共存的交融关系,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有过重要论述。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互相冲突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④。恩格斯曾用《共产党宣言》的一句话概括未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思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更是毫不含糊地表述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⑥

      然而,在人学取向研究中,割裂个人和集体,涉嫌为个人主义辩护的观点比比皆是,它不是存在于个别著作和论文中,而是存在于大部分人学取向研究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