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外包型供应链同步化运作策略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韩冰(1989- ),女,吉林通化人,北京物资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杜志平(1963- ),通讯作者,男,江苏扬州人,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 101149)。

原文出处:
物流技术

内容提要:

回顾了学者在制造业物流外包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了制造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业在产品形式、运作方式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运作特征;推演并总结了物流外包型供应链同步化运作对两类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最后提出了提高物流外包型供应链同步化运作可靠性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总结在同步化运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字号: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14.02.091

      1 引言

      物流外包指生产或销售型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物流服务商操作。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型供应链是典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它既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也能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更高地发挥两种行业的核心优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物流业的发展、如何实现同步化运作等方面,研究方法有模型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原小能、万正平对现代制造业对物流服务体系的要求进行分析,同时也概括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现状[1];王茂林、刘秉镰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物流外包面临的问题:制造业物流外包现状、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物流外包的发展环境[2]。刘雯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义、现状及趋势,引入国外成功案例及其启示,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3];M.Colledani和T.Tolio在考虑了一系列生产质量物流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生产系统的绩效评价分析方法,有利于制造企业构建外包型供应链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4]。苏秦,张艳通过实证研究检测出各产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物流业存在一定的需求,尤其是纺织、轻工行业对物流服务的依赖性较强,并提出了促进联动的对策和建议[5]。刘秉镰、林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物流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在非中性技术进步假设下,物流外包会带来资本节约型的总效应为正[6]。

      2 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业运作特征分析

      制造业和物流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物流业作为制造业升级和发展的引擎贯穿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制造业作为物流需求和物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是提供物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设施和技术的重要主体。对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运作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物流外包型供应链的两个参与方的特殊性和相同点,从而提出对两种企业的运作要求及对管理和流程的要求。

      2.1 产品形式

      制造业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实物产品,产品从交通运输机械设等到纺织品食品等小商品分为30多种。物流业产品则是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具有无形性和不可分性的特点,并且在质量控制上要求严格,并对服务质量配以完备的监督,以顾客为导向,力求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两种产品在产品形式、能否衡量储存及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产品与服务实现良好的衔接,从而建立高效便捷的物流外包供应链。

      2.2 运作方式

      制造业与物流业在运作方式上有很大差别。生产层的运营在制造业这类的传统工业企业中属于核心部分,此外,技术层、销售层、资金管理层等的运作也在制造业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第三方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它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服务,如运输、储存、包装、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物流业在运作方式上具有关系契约化、服务个性化、功能专业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鲜明特征。谭炜,马士华(2005)认为制造业企业仍倾向于外包部分功能性的物流活动而不是全部物流[7],因此功能物流模式则是物流业最为主要的物流服务形式。

      2.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制造业和物流业在产品形式和运营方式上的差异化导致了物流外包型供应链的绩效评价需要两种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融合。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两种,具体指标选取见表1。通过两种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财务指标、业务指标方面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若要去异求同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系统,则需整合两个企业的指标体系来支持整个外包型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3 物流外包型供应链同步化运作对管理和技术的要求

      通过对制造业和第三方物流业运作特征的简短分析可以看出,两种企业的产品形式、运营方式和绩效评价体系的特征差异给物流外包型供应链的同步化带来一定困难,为了防止联盟破裂,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同步化运作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对合作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物流外包型供应链同步化运作对管理的要求

      (1)调整组织形式,变锥型结构为扁平结构。为了构建良好和谐的物流外包协作关系,在同步化中应该调整协作企业的组织形式,提供组织保障。制造企业原有的组织形式纵向一体化,物流自营比例较大,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不到20%。在同步化运作中,两种企业应该建立扁平式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从战略层到作业层,制造业和物流业在各自的运作流程中都应考虑协作联动企业的信息与需求,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

      

      (2)运作流程同步化,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供应链管理上的无缝连接指的是不同的物流活动主体之间的系统构架和政策法规能够提供一个平滑连续的环境,不对物流活动产生阻碍。为了可靠地实现同步化的无缝连接,必须使两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实现同步化。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业的作业计划无缝连接如图2所示。其生产计划制定具有新的特点,增加了外包企业在生产循环中的信息流闭环,从而使企业能够制定更加准确的主生产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