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模型构建及相关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华,贾景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宋华(1969-),男,武汉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贾景姿(1975-),女,河南封丘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原文出处:
商业研究

内容提要: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国际化催生了全球供应链的加速形成,全球供应链及其管理遍及营销管理、国际贸易、战略管理、运营和采购管理以及经济学五大领域。本文试图综合这五大领域有关全球供应链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整合,提出在全球供应链形成阶段,国家、产业及公司等因素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战略选择;在全球供应链运作阶段,不同的关系类型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绩效获取和战略变革。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5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1-148X(2014)02-0170-0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之间贸易环境进一步宽松,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工资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构建了生产网络,各种产品、资本、运输、服务、专有技术和知识的转移等越来越多(Ball和McCulloch,1999)。针对以上种种转移过程,核心企业有意识地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发展,最终形成了遍及全球的供应链系统。因此,全球供应链就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供应链,它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供应链系统扩展至全球范围,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知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商务管理、运输和采购管理等。如何把以上这些领域内的研究综合起来,形成全球供应链相关研究的全貌,促进学者们对全球供应链全面地探讨与系统地研究,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全球供应链相关研究内容与层级框架

       尽管对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多种多样,但其共同之处在于区分全球和国内情境的不同,并强调制度和文化的差异。这种全球情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拥有供应链管理的所有内涵,如供应使用的是垂直视角而不是水平视角,链意味着多个参与者,管理说明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活动或努力。因此,全球供应链管理就是在全面、迅速地把握全球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对供应链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覆盖全球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宏观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全球竞争力的目的。

       在国际商务领域,一般把全球供应链管理称之为全球采购,Mol(2001)就把全球采购定义为: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公司在国际的、集合的情境下管理生产输入的决策过程。全球采购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公司在国外采购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程度及由此带来的绩效影响。但是,从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领域来说,国外供应商与客户的管理,基于双边关系的国际供应网络架构,以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都应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全球供应链的产生是国际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结果,而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供应链产生和国际化生产发展的基础。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品的工序的不同或者零部件对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比例的投入要求的差异,将不同的工序或零部件生产,在空间上分散到不同的区域或国家进行,各个区域和国家中的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或供应。产品内分工包含企业内、企业间分工两种形式。企业内分工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并购国外某些企业产生跨国公司实现,企业间分工通过独立厂商之间合作进行,例如离岸外包。因此,在上述全球供应链产生的基础上,离岸外包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范畴内研究较多的一个独特领域,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特殊模式。外包的概念指企业为了整合利用其专业化资源、降低成本,发挥核心竞争力,把某些业务转给公司的外部供应者,而不关心供应者来自国内或国外,离岸是把某些业务转给国外供应者,而不关心供应者来自企业外部还是内部。所以,离岸外包是指跨国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和部分关键业务剥离到其它国家的其它企业的行为。离岸外包的外包商与其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业务活动具有跨国、跨企业性质。

       在全球供应链管理领域内研究较多的另一个独特领域,就是对外直接投资(FDI),FDI也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特殊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指跨国公司在海外控制企业部分产权、参与管理经营的商务活动,其形成的过程意味着国际间资本的流动。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或离岸外包之间进行选择,通常是全球供应链战略选择的一部分(Helpman,2006)。此外,在完成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后,企业内部的产品跨国流动,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来看也是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LALL(1978)证明了技术强度、对外直接投资的程度、生产流程的可拆分性,以及是否需要售后服务等产业性质决定了公司内出口(即母公司对其海外附属机构的出口)的管理模式,即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Mike W.Peng在其《全球商务》一书中定义了四个业务活动单元,其中涉及到全球情境的就有离岸外包和圈养资源。圈养资源(captive sourcing)指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工作在企业内部完成。但是在国外,其定义在概念上类似于对外直接投资(FDI)。因此,即使对单一企业来讲,价值增值活动也可能遍及世界各个地区,从而利用最佳的区位和专业优势开展商务。

       基于以上全球供应链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本文对其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见表1),以便条理清晰地对其概括全貌。在该分析框架中选择了两个纬度,把全球供应链相关文献区分为六个不同的研究主题,这两个纬度为分析层级和研究重心,其中分析层级区分为国家和产业研究、公司层面研究和买卖关系研究三个不同的层级,研究重心区分为管理行为和前因研究,以及管理绩效研究两个不同的侧重点。

      

       二、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国家和产业层面研究

       1.走向全球。国家的不同意味着文化与制度的差异,而全球供应链管理正是基于不同国家的情境进行研究的。由于母国和东道国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中规则元素、标准元素和文化认知元素的不同,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强制规范、标准约束以及合法性认知。因此,文化与制度的差异决定了组建何种形式的供应链和不同的管理行为。产业特征包括产品特性、产业的不确定程度和竞争程度,也同样会影响到全球供应链的组建形式。由于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国家所考量的因素不同,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侧重点明显不同。因此,国家和产业的不同是最能寻找到支持不同全球供应链模式的理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