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由运输、仓储企业转化来的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配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人员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严重制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城市共同配送是同一城市多个中小物流企业联合起来,为本城市用户进行配送服务的物流形式,可以满足多频度、小批量、多品种、多用户配送需求。它是物流企业在配送业务上的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和效益共享,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推动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已成为当今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2012年,商务部发布《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试点”,促进大中城市改善城市物流节点规划和布局、优化物流配送组织方式,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城市配送网络体系,并将广州、武汉等9个城市作为第一批试点城市。2013年3月,财政部、商务部再次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襄阳等15个城市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解决商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资源利用率低、配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等问题,为“菜篮子”、“米袋子”减负,助力幸福、低碳、节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城市共同配送案例分析——末端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的“城市100模式” 2.1 “城市100”成立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崛起,伴随着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上下游客户的服务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而快递延误、丢失、损毁等情况时有发生,特别在校园末端配送环节,快递企业往往采取地摊式作业方式,不仅影响了周边环境,也增加了快递丢失或错投的几率。固定操作场地的缺失导致快递企业无法提供24小时的服务,从而限制了服务水平的提升。正是看到了“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存在的不足,北京城市100物流末端配送理念应运而生,并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挂牌营业,推出了针对末端的共同配送运营模式。 2.2 “城市100”——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 “城市100”意为“配送最后100米,百姓满意100分”,共同配送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城市100”的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以最优的行车线路将货物送入社区或校园,由专门建立的配送末端进行统一配送,从而使末端配送更便利,同时降低各企业的成本。“城市100”实行政府引导、协会协调、企业主推、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机制,以营业门店为载体,整合上下游供应商、服务商,打造面向公众的末端物流配送及社会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最大程度整合北京地区优质快递网络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率,加强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优化配送供应链,推动北京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主要由信息管理、车辆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四个部分组成,其功能结构与逻辑结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参与共同配送的物流企业和用户通过系统接口或客户端软件向平台提供货运清单、装卸地点、运输时间及其他特殊需求,平台做出成本价格估算并反馈给各企业业务管理系统或客户端软件。企业确定成本报价后下订单,平台根据订单制定运输计划,结合现有的车辆、司机、货柜等物流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资源,并根据配送客户情况在电子地图上生成相应的网络模型,将数据传递到行车路线规划系统,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配送路线并进行计算,得出行车优化路线并形成配送计划。配送计划经过智能配载系统检验后,进行车辆调度,选择车辆和发车时间,最终生成配送计划并保存调度计划。平台会将车辆调度结果传递给物流过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系统通过GPS和GIS实时显示车辆的位置,跟踪车辆所在位置、装卸状况、车辆剩余运输等状况,对车辆进行全程监控与智能调度,实现在途可视化,并将货物运输情况反馈给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和消费者如有对配送服务不满意,可以在平台上投诉,系统记录投诉信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并反馈给企业和消费者。 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是从城市共同配送的整体出发,基于网络化、实时化、可视化的集信息发布、车辆管理、配送线路管理、配送优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其核心在于建立内容丰富的城市交通地理数据库、配送信息数据库、车辆管理数据库,服务于配送模式、运力资源、产品、仓储能力的综合物流优化,并给每辆车装载相应的移动终端,以实现平台到车辆之间的数据交换,达到车辆优化配置、调度和管理的目的,实时掌握行车路况以实现行车路线的最优,提高了城市货物的配送效率,降低了城市货物配送成本。 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在尽量采取多客户货物拼车运送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车辆的行车路线,优化配送距离和线路,以节约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平台采取遗传算法来解决行车路线规划问题,以最短的路径送完各个客户的货物。遗传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1 物流配送社会服务平台功能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