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特征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成林(1979-),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技术、物流教育,北京 101149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正处于战略转型期,正在逐步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转变。受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提升空间巨大。未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产业外部生态环境,包括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多方面产业环境组成因素的合理利用,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同时需要注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等对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为了面对国际化竞争,维护我国产业安全,应尽快树立国家物流主权概念,提高物流产业链控制能力,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受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特征,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社会对物流产业重要性认识逐步提高的条件下,也对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物流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对于这一点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深入、全面、科学地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特征,合理确定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前一阶段经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整个产业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分析

      1.产业绝对需求持续增加。社会物流需求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产业提升的基本源动力,也是产业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有学者建议将物流需求作为衡量物流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1]我国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构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物流需求策源地。[2]

      2.产业需求定位转变。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社会对物流产业需求的定位也不断变化,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和先导性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产业应以物流产业发展为基础,通过物流产业带动、促进、推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为此,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3.产业整体发展提升空间巨大。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并没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对降低物流成本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在局部地区和局部行业显得更为显著,产业发展处于战略转型的最佳时机,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必要性。

      二、我国物流产业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针对具体国情展开,要确定影响产业发展特色的核心因素,以便更加充分地确定并利用有利条件发展物流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绝对数量较大,占GDP的总额高,但导致这种状况形成的因素较多,需要进行客观分析。

      1.基于产业结构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较高,这在部分主要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以钢铁产业为例,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2012年粗钢产量7.16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年度铁矿石总进口量达到7.436亿吨,同样创出了新纪录。[3]但是,2013年6月7日上海地区普通钢材的报价为每吨3100元左右,而同期微软公司Office2010软件单套的报价为2800元。通过对比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量具有巨大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增速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GDP物流需求系数为3.414,物流需求增幅仍高于经济发展增幅。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5]

      2.基于贸易模式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贸易之中,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总量大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长,其中进料加工贸易额比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物流产业的需求量较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13年6月进出口商品贸易累计总值为1997.7亿美元,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总额为562.6亿美元,所占比重为28.1%,居于世界前列。[6]

      3.基于能源结构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对物流的需求量较大。根据我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的测算,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8.6亿吨,再创新高,同比增加3.4亿吨,增长9.64%,且内蒙古、山西、陕西合计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生产和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出现了全世界范围内以煤炭物流为特色的专业物流领域。[7]

      4.基于商品流通模式特色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流通模式规模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差,同时流通环节多,流通资源配置形式不尽合理。以北京地区农产品物流为例,部分蔬菜的流通环节达到6次以上,造成了整个过程物流作业环节的增加,尽管单次物流成本不高,但物流成本的累计效应却比较明显。同时,物流产业利润所占比重较低,部分产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占比不超过5%。

      三、我国物流产业生态环境分析

      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作为保障,我国物流产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这些因素以不同的形式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肩负着物流产业指导、监管等多种职能,并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产业振兴计划等方式成为产业发展重要的主导和促进力量。我国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国际化日益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产品在全球国际贸易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资源不断与国内资源进行融合,各种类型的全球采购中心的数量也稳步递增,物流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需求的多样化程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物流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汽车等产业提出企业要定位转型,希望以物流为基础构建核心竞争力。从地理位置看,我国与主要的欧美贸易伙伴距离较远,同时自身国土面积大,我国的平均货运距离比欧美主要国家的要长,运输成本要高,对运输形式的优化组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对创新的关注程度还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国内物流产业原创性的技术和模式相对较少,限制了物流产业的更好发展,甚至出现了物流产业“复制到中国”(Copy to China,CTC)的发展模式。从以往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为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技术、方法和模式作为支撑。同时,我国的诚信文化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形成稳定的商务环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减少对产业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物流产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可提升的空间较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