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

——以传化物流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实证

作者简介:
黄祖庆(1969- ),男,江西赣州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教,硕导(浙江 杭州 310018);蔡文婷(1990- ),女,安徽巢湖人,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27);张宝友,中国计量学院经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原文出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与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微观视角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不同,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了包括微观层面(功能性物流服务提供商、集成商和物流服务消费者)和宏观层面(政府、社区及其居民)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指标的计量方法。然后,以浙江传化物流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运用三角模糊数等方法,对其2004-2011年间的绩效进行评价,揭示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改善绩效提升物流服务供应链竞争力提供决策对策。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问题提出

       作为现代物流高级管理模式的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是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依靠先进的IT整合物流资源,通过提供弹性的物流服务,保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的一种新型供应链。尽管出现的历史不长,在我国更是还处于萌芽阶段,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它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文献收集与分析已有物流服务供应链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服务供应链概念、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1-2]、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3]、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4-5]。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社会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如何让整条物流服务供应链在新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讨论近来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在众多关注的问题中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尤其迫切[6]。从微观层面看,只有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才能为链上各成员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合理配置,以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7];从宏观层面看,某行业(如港口)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也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行业管理政策、衡量各行业间的物流绩效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从而为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提升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8]。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浙江传化物流为主导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为对象进行实证。

       (二)文献回顾

       在关注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之前,对制造供应链绩效研究比较多,因此已有文献较早时期关注于制造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叶飞等人将评价指标分为供应链内部评价指标、外部评价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9];霍佳震从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度)、集成供应链价值(集成供应链绩效则务指标、总成本、产出指标)对集成供应链绩效进行了评价[10];供应链权威研究机构PRTM在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供应链绩效的11项指标;Martina等人归纳了供应链绩效指标应具有的共同特征:广泛性、通用性、可测性和一致性[11];Gunasekaran等从战略、战术、运作三个方面建立了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12];Gunasekaran提出从资源、产出和柔性三个方面对供应链进行测量和评估[13];Mallik等人认为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从战略、战术和运作层面分析,并考虑计划、资源、制造和交货因素[14];马士华等人构建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认为供应链绩效应包括顾客价值和供应链价值两方面内容[15]。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有学者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环境指标。赵丽娟等建立了从供应链流程的环境影响度、供应链的能源消耗度、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性、供应链的环境声誉等方面建立了供应链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16],刘永胜等则基于绿色度、价值增长率和用户满意度建立了生态供应链评价体系[17]。而对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研究成果很少,仅有宋丹霞等从供应链结构、供应链运营模式、供应链稳定性和供应链管理内容几个方面分析了服务供应链模式的特性[18]。

       (三)评述

       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已有成果主要是侧重于产品供应链的绩效评价,虽然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具有共性,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它俩仍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直接把产品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有待商榷的。

       (2)已有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多仍以方便快捷的经济性方面的指标为主。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导致了自然灾害增多,它严重吞噬了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重点。发展低碳物流是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趋势,也是衡量其社会绩效的重要指标,虽有学者在构建评价指标时考虑了环境因素、生态供应链,但它们与低碳物流是有本质区别的。

       (3)已有评价主要是供应链微观绩效评价,关注供应链内部(集成商、供应商及其之间的绩效评估),由于供应链不仅要有较好的经济绩效,还需要取得较优的社会绩效,而对于包含社会绩效的宏观层面的绩效评价未见,但它是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物流产业规划、政策决策的科学依据之一。

       (4)在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未见有理论支撑。按照经济学分析模式,任何经济学研究的实际成果都应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基于某种角度研究,否则如“空中楼阁”,所获得的结论也难以让人信服。

       因此,本文在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点(它与产品供应链的差异)后,拟以利益相关者为理论基础,分析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相关利益方,并对它们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考虑低碳物流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二、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特点:与产品供应链的区别

       (一)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无形性、异质性、易逝性和不可分割性”等特点。与有形产品能被触摸到不同,物流服务表现为一种行动或绩效,只能“感觉”不能触摸。既然是感觉,那便存在主观性,另外,物流服务质量的高低可能最终与较多客观环境因素有关,所以同样的物流服务却可能出现“异质性”。与产品先生产后消费不同,物流服务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这种不可分割的特性使得物流服务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难度较大,即不易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由于物流服务具有不能被存储等特性,将出现交易一旦发生就无法退回的现象,这给解决物流服务纠纷增加了一定困难[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