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改革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申瑞(1989- ),女,湖北襄阳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阮文彪(1960- ),男,安徽铜陵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安徽 合肥 230036)。

原文出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缓慢、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较低的现状,从物流主体、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物流环节阐述我国与国外先进物流模式的差距。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将我国散而杂的生产者组织成拥有自我领导能力的自组织,并通过该组织与市场、第三方企业、政府合作并建立起若干新型农产品物流模式。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扶持,完善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而突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所遇瓶颈,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温饱阶段,而是向营养更加丰富的阶段转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由仅仅关注量的层面,转而关注品种的多样性、营养价值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然而流通领域的发展滞后、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等因素的累加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遭遇了瓶颈期,不仅导致菜农卖菜难、消费者买菜贵的现象日渐增长,而且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世界产品中的竞争能力。合理的物流模式不仅会优化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高效率低成本,且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因此对于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我国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201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 05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 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 836万吨,增产3.2%[1]。大量农产品在收割之后需要经过运输到达销售地,而运输条件较差、流通环节多,导致大量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货损率持续偏高。在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物流货损率高达25%,损失达1亿吨以上,而美国的货损率仅有2%。按每公斤1元的比例计算,经济损失达到上千万元。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产品物流额与社会物流总额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农产品物流所占社会物流的比例却逐年下降,2006年至2011年农产品物流的同比增长率持续低于社会物流同比增长率,反映出农产品物流发展总体效率较低。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农民生产粮食不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是将多余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交易从而获取更多收益。我国地大物博、气候适宜,这些有利条件都使我国成为一个种类多、产量大的农业大国,但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则更为滞后。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可由图1表示。

      

       图1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

       我国现行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物流运营主体来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运营者数量大,但大而不强。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000多家,但是规模小、实力弱,造成了供应商自营物流能力低,规模化程度低。而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营主体主要是由企业化经营的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零售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组织构成,其组织程度高,物流运营能力较强。

       从物流环节来看,流通环节过多,效率低,成本高。我国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会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各级批发商—销售商—零售商—消费者”的环节。繁杂的物流环节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同时延长了物流周期,致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腐烂,增加了货损率。

       从流通信息来看,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遍布全国各地,需求信息量较大,但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不同产地之间难以共享需求信息。网络虽然进了村,但是仍然进不了户,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超过3万家[2],其中涉农网站6 000家以上,但据农业部对我国1 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一项调查显示,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购买市场资料和销售其农产品的生产者所占比重仍较小。

       从物流设施、设备来看,我国物流设施、设备总体趋于落后。大部分产地分散于农村或山区,但是公路的建设尚未达到村村通或户户通的要求,加之路况差、关卡多、收费重都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运输。由于农产品的最大特性是鲜活性,现有的运输工具大多不能满足农产品的保鲜运输要求。集装箱、箱式冷藏车等先进的物流设备尚未广泛应用,导致大量农产品都在运输途中由于不能良好保鲜而造成巨大损耗。如2010年我国因丢弃腐烂食品造成的浪费达到700亿人民币,占食品生产总产值的20%之多,而经冷处理上市的蔬菜仅有不到5%[3]210。

       从物流技术来看,我国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传统渠道仍承载着80%以上的生鲜农产品流通量。由于缺乏对包装、加工、分拣技术的应用,使得冷鲜肉、分割包装肉占市场比重不到10%,包装蔬菜份额不足13%[3]211。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均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8∶1[4]。而条码技术、EDI技术、GPS定位系统等技术尚未普及,导致我国的农产品信息不能网络化、数据化,延长了农产品信息的流通周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