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损失是成本会计中的概念,现代制造业在制造产品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废品,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差别,废品产生的修复费用或不能修复造成的损失就形成企业的“废品损失”。在我国“废品损失”全部计入“生产成本”,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在采用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企业,明显地体现出来——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相关税负增加。当然,“增值税”是价外税,负担转移给消费者承担,但是增值税是企业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基础,可见“增值税”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税负;“废品损失”控制的好坏及效果影响到企业的“所得税”,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会计利润,为了弥补废品损失造成的单位成本上升,企业通过提高价格减少损失。对于日常消费品来说,多数为价格敏感产品,产品价格变化导致销量反比例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以至于进一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本文试图结合“本量利”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一、我国废品损失控制体系现状及问题 我国废品损失控制体系构成内容包括废品损失处理的有关规定及废品损失核算方法。 1.废品损失处理有关规定 废品包括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废品损失就是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已耗成本。当然并非全部费用都形成损失,会有一些责任人赔款和残料回收,扣除此部分后的损失称为废品净损失。成本会计上计入产品成本的损失实际上是废品的净损失。 2.废品损失核算方法 废品损失核算方法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目前我国对于完工发现的废品,其损失的确定采用平均法,也就是单件合格品与单件废品成本相同。如果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根据加工程度和投料率采用约当产量法进行核算。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对于“废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控制体系构成要素简单,废品核算方法单一,没有废品事后成本分析环节,控制体系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二、废品损失控制体系的改进 有效进行废品损失控制体系改进,首先要进行有关的重要性动员,鼓励全员参与,为企业控制体系改进献计献策,并伴有奖励制度。其次明确废品损失发生原因。产生的原因包括原材料质量原因和工人操作原因,还包括机器设备的原因及技术工艺及不可抗力比如突然停电等。第三,根据原因分析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即明确废品损失成本控制主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职工、班长、科长直到主管领导,从而保证废品损失改进落到实处。第四,拓展废品损失控制内容。废品损失控制应当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比如原材料质量分析,消耗量分析,人工事故率分析,设备更新率分析,设备利用效果分析;定性分析比如人工情绪对于工作效率影响分析,工人工作环境满意度分析等。第五,创新企业废品损失控制核算方法。西方在此方面方法灵活多样。比如可以引进“计划损失率”指标,计划指标以内的损失由产品成本承担;计划外损失从“生产成本”中转出,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直接从当期收入中扣除;计划外收益,即实际损失低于计划损失的部分,追加“生产成本”,同时形成利得,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通过“计划损失率”指标的引入,将“废品损失”核算具体化,便于进一步分析废品计划执行情况及趋势分析,从而对废品核算体系的改进提供原始数据。最后,废品损失有关账户设置的改进。目前,废品损失核算分设“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改进后建议设置计划指标,分设“计划内废品”和“计划外废品”,以便于进一步进行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 案例资料:假设某企业车间生产A产品,成本资料为,原材料投入为8万,人工费用投入为7万,车间制造费用按照作业成本法分配计入5万元,本月共生产产品100件。为简化核算,假设废品均为不可修复废品,且均为完工入库时发现的,避免进行完工率和投料率的确定。假设企业计划损失率为4%,企业实际发生废品为5件。为了对比,假设存在几种情况。 1.不存在废品损失情况下,见表1 2.传统废品损失控制体系下产品成本计算 根据表1、表2对比分析,可见存在废品损失的情况下,会导致单位成本上升,本例中单位成本上升为0.00625万元。上升幅度为(0.20625-0.2)÷0.2=3.125%。可见企业要对于废品损失充分重视。若合格品为99件,废品为1件,根据上面的原理,单位成本计算表如表3: 根据表2、表3,可见在传统以实际成本法进行分配前提下,废品损失发生数量与产品单位成本有正向变动关系,即废品数量越多,单位成本中含有的废品成本越高,从而导致单位成本的上升。 3.改进后产品单位成本确定 改进的废品损失核算引进了计划损失率指标,在计划损失范围内要区别是正常损失还是非正常损失,对于计划损失范围外的要单独处理。根据上例若企业实际合格品正好为96件,4件为正常损失,对于此部分处理是成本包含在“基本生产成本”中,只将“残值”和“责任人赔款”转出便可,也就是废品已耗成本不形成损失,“基本生产成本”账中也不必单设“废品损失”专栏反映;若合格品为93件,超计划3件,则此3件的废品为“非正常损失废品”,已耗成本形成“非正常损失”,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同时从“基本生产成本”账中转出,对应的“残值”和“责任人赔款”冲减“营业外支出”不影响“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若实际废品为1件,低于计划废品4件的指标,此时存在“非正常利得”,与非正常损失核算相反。即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贷记“非正常利得”,残值及责任人赔款借记“非正常利得”,贷记“残值”或“责任人赔款”。为和财务会计统一,将“残值”、“责任人赔款”分别计入“原材料”、“其他应收款”,非正常损失和非正常利得分别计入“营业外支出”和“营业外收入”总账下。 其会计处理如下: 计划内废品,借:原材料0.08,其他应收款0.12,贷:生产成本——计划内废品0.2;计划外废品成本转出,借:营业外支出0.61875,贷:生产成本,同时考虑计划外废品存在残值和责任人赔款问题,借:原材料0.06,其他应收款0.09,贷:营业外支出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