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规模和速度,投资是这一过程中的主力军。然而不断提高的企业投资规模却伴随着较低的投资效率,而大量重复建设、过度投资问题日益突显的背后,是企业在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等对企业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领域却呈现出严重的投资不足(杨军敏和曹广志等,2007;刘振和叶忠明等,2011)。为此,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由加快速度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而要提高质量和效益,就要在企业层面解决低效率投资,鼓励企业加大战略性资源的投资支出,打造价值创造型企业。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对EVA指标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并从2010年开始对所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部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国资委公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进一步强化业绩考核的价值导向,绝大多数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权重提高到50%,利润总额指标权重下降为20%,对EVA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EVA指标由于具有考虑股东资本成本、进行会计调整等特点而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投资不足。那么,投资不足在我国企业中是否真正存在?EVA绩效考核究竟能否真正抑制我国企业的投资不足?其抑制投资不足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二、我国企业战略性投资不足分析
(一)生物制药业分析
生物制药是一种特殊行业,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费用的投入,是决定其企业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全球十大制药企业的研发强度集中于5%到20%的区间内,虽然各个公司之间存在差异,不过从2004年以后,大体上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到2006年均值已经超过15%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虽然是一个生物制药业大国,但不是生物制药业强国,在新药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处于新药研发能力较低的国家之列。因此,本文选取生物制药类企业作为案例研究,通过与国外同类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比,来说明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存在的投资不足现象。
本文选取沪深A股生物制药类141家上市公司,考虑到极端值对统计结果的影响,剔除了业绩过差的ST公司和研发支出异常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取了53家企业;评价指标方面,采用企业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值,作为衡量企业研发投资水平的指标,该比值的行业均值即表示该类企业研发投资的平均水平。根据统计得出1997年到2011年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支出/销售收入行业均值分别为:0.85、0.94、1.05、1.22、1.77。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过去五年研发支出的比重在1%左右波动,虽然2011年达到1.77%,但整体而言投资水平偏低。结合该行业研发投资投入大且见效慢的特点,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多以模仿国外的创新药品为主,自主研发较少,而且研发技术有限的原因造成。
目前,绝大多数的跨国医药公司其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20%,即使是以仿制非专利药为主的印度制药企业,其比值也接近10%,而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投资水平还不到2%。这说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足现象,其研发投资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欠缺。研发投资不足限制了我国生物制药类企业的新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导致国内医药企业的产品只能大量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主,并只能在低水平、低利润环节参与竞争,无法形成有效的核心竞争力,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获利空间和成长潜力。
(二)汽车制造业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逐渐步入“汽车社会”,汽车的产销量迅猛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器,汽车行业是各种新科技应用的前沿平台,关系着整个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其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支出对于整个国民产业群的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与生物制药业类似,长期以来,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战略性投资不足问题是我国汽车企业的“顽疾”。
我们选取了我国主板上市的汽车制造业企业共计87家,仍以企业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之比作为评价指标,从研发投入总量和投入水平上与国外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来反映我国汽车制造业研发投入水平。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42%、1.78%、1.79%、2.09%。而从2008年到2011年,日产、丰田、本田三大汽车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基本上维持在4%以上的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资水平不足2%,这说明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存在严重的战略性投资不足,投资力度大大落后于国外企业。
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业研发投入总量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2009年为例,我国汽车行业研发投入总量为67.1亿元,而丰田的研发投入总量当年为623.6亿元、大众为534.6亿元、通用为390.6亿元。我国企业存在严重的战略性投资不足现象,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进而严重制约了与国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
三、企业战略性投资不足的EVA治理
(一)战略性投资不足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从信息不对称来看,投资不足来自债权人和公司潜在股东的逆向选择。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股东(现存)和债权人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公司的融资成本,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监督增加了成本和困难,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债权人会采用增加利率、信贷配给等方式对公司未来可能产生的资产替代行为进行折现,债务人采用的方式导致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增加,从而产生投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