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一二·九”“一二·一”运动的光荣传统

作 者:
青闻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60年前的“一二·九”运动和50年前的“一二·一”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两次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和“一二·一”,是我国青年学生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北平学生发起并得到全国各界广泛响应的伟大爱国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前夕,正处在东北沦陷之后,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吞华北五省,中华民族危机深重,处在濒临亡国灭种的历史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对民族存亡忧心如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千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对日抗战的正确主张。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政策,并与日本侵略者签定了《何梅协定》,搞所谓“华北政权特殊化”,实际上使华北成了日本的天下。广大青年学生对蒋介石的卖国行径极为愤慨,抗日救亡的要求更加迫切,他们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当卖国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传出的时候,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怒火像熔岩般喷发了,他们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和北平学联的组织领导下,于12月9日潮水般地涌向街头,高唱救亡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吼声,并与前来镇压的国民党军警进行了英勇搏斗。北平学生“一二·九”的爱国壮举,迅速竿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响应和声援,并很快超出了学生运动的范围,在工人阶级、文化界、女界、民族资产阶级等社会各界点燃了抗日救国的烈火。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共青团、学联组织的指导下,学生运动在艰难地环境中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平津学生组成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农村、厂矿宣传抗日救亡,之后,又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断发展抗日救亡的力量,使学生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有力地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一二·九”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序幕,成为“伟大抗日战争的准备”。

       10年后的1945年,全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妄图依靠美帝国主义,建立一个法西斯独裁专制国家,策划武装进攻解放区,挑起了内战,中华民族再次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选择。面对这一危险局势,在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等校的青年学生首先行动起来了,他们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举行群众大会,发出了反内战、争民主的强烈呼声。国民党反动当局竟以军警包围和开桦相威胁,在学生被迫罢课后,又以手榴弹血洗西南联大校园,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法西斯暴行,激起了昆明和全国各地群众的极大愤慨,一场“反内战要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昆明广大师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不畏血腥镇压,继续坚持罢课,并组织大批宣传队到街道、工厂和郊区农村进行宣传,揭露反动派坚持内战和制造昆明惨案的真相。延安、成都、重庆、上海、西安、武汉等地的学生和各界人士通过游行、公祭等多种形式声援昆明师生的正义斗争。“一二·一”运动持续近四个月,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专制统治和发动内战的阴谋,把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高潮,揭开了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序幕,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一二·九”运动和“一二·一”运动是与“五·四”运动一脉相承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这两个运动的历史意义集中体现在:广大青年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面临严重危机的历史紧要关头,积极投身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的呼声、历史的要求,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并与工农群众一道,推动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革命前辈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抒写了光辉的篇章。生长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我国广大青年学生,应当牢记前辈们为争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史,用前辈们的爱国壮举教育自己,使前辈们实现民族振兴的理想火炬在当代青年学生的手中传递。

       “一二·九”、“一二·一”运动不仅为推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所创造的历史经验,它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为以后学生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我国青年学生运动的两个典范。这两个运动深刻昭示了,爱国主义始终是凝聚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支撑着青年学生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勇敢地走在抗日救亡和反内战、争民主的前列;正是出于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广大青年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发动和壮大革命力量;正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强盛的崇高理想,许多青年学生在经受了运动的锻炼和考验后,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矢志不移地跟随党投身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在两次学生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青年学生运动胜利发展的可靠保证。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许多青年学生正是在共产党正确政治主张的影响下参加了学生运动的。“一二·九”、“一二·一”运动的发展波澜起伏,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共青团、学联组织在运动发展的关键阶段都及时给予了具体有效的指导,在动员、组织、宣传等环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运动更加适应现实的条件,避免了一些重大的损失,不断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是广大青年学生实现救国报国理想的根本道路。工农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力军,融入工农群众的整体之中,投身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去,才能够赢得工农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把救国的理想变成各界群众痛击反动势力的巨大现实力量,才能够在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洪流中锻炼成长。“一二·九”、“一二·一”运动拓宽了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渠道,很多青年后来奔赴了抗日战场,奔赴了解放区或投身于工产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功绩。总结“一二·九”、“一二·一”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这两个运动的光荣传统,更好地把握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使青年学生运动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