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际关系经济化现象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青年探索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年人际关系是青年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与他人的关系。青年人际关系质量的优劣,对于人生态度的确定,对于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进一步开放,青年人际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观念在不断更新,内容在不断增多,而交往中的经济化也逐渐明显起来,因此也就有了青年人际关系经济化现象。

      

       一、青年人际关系经济化现象的特点

       1.金钱作用的扩大化

       当前在青年的人际交往中,金钱似乎起着其它东西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年们较为普遍地感到,人际交往通常是由“钱”来作中介的。比如,同学、同乡、同事、朋友之间的往来,一般在碰到生日、结婚、调动工作、职务升迁、搬新房、获奖等事时,都要送礼、请客,这不管你愿意与否,而且所用款额日益增大。五十年代,青年间的交往重情义,轻物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青年的交往也不谈“钱”字;八十年代开始,“钱”逐渐走上了青年交往的舞台,但还不是主角;九十年代,可以说,青年的人际交往已离不开“钱”了。当今,除了前述那些人际交往需花钱外,如果托人办事,不论是通过什么途径、渠道,不花钱送礼更是不行的。托人办事者不烧香拜佛不送礼请客心里发虚,代人办事者不收礼吃请不得到实惠心里就不悦,效果也就难免大打折扣。而“钱”一出面,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见“钱”不仅具有“神威”,而且作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2.功利意识的强化

       如今在有些青年的人际交往中,相互利用原则显得举足轻重。实用主义价值观不断升级,功利意识日见强化。譬如,你对我有用,可以给我带来好处,我就千方百计地和你套近乎,攀结于你;你对我用处不大,无利可图,我就尽量疏远你,不和你“噜嗦”。“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的古言,对当今的青年仍有很强的影响,“嫌贫爱富”在青年中颇有市场。经济上的贫富已成了一些青年界定交往与否的重要标准。

       3.等价交换的明朗化

       在前些年的人际交往中,青年们习惯于“犹抱琵琶半遮面”,即便是非请客送礼不可,也常常是躲躲闪闪,羞于启口。而今,青年们在人际交往时,却一改往昔的面目,不仅心安理得,而且很看重等价交换:你请我多重的客,我送你多大的礼;你给我多大的好处,我替你办多大的事。相互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已毫不掩饰,大方有加。

      

       二、青年人际关系经济化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

       形成青年人际关系经济化现象的因素较多,以下所述则是主要的:

       1、根源因素。从根本上来说,人际关系是受生产关系的决定和政治关系的制约的,反过来,人际关系又促成生产关系及政治关系等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62页)也就是说,为了建立生产关系,社会成员首先要发生一定的联系和交往,有了人际交往,才有了生产关系,进而产生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可见,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以人际关系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生产又决定了人际交往的观念、内容和方式。正由于此,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人际交往。再从内容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相当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经济交往,这种经济交往表现为人们在生产、分配和交换过程中与社会、团体和家庭的其他人发生的经济交往,但当今的一些青年却把这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行为当成了维系人际关系的唯一手段,津津乐道,爱不释手,盲目扩大应用范围,以至逐渐形成经济化倾向。

       2、现实因素。我国当前尚处在社会转型期,尽管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理顺,体制本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与商业接轨,金钱至上成了不少社会成员经济生活中的铁律,几乎成了他们活在世上的唯一追求,就象剽悍的猎手,到处追逐利益之兽,甚至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拜倒在金钱的脚下,长跪不起。更有一些党内和政府部门中的腐败分子,肆无忌惮地把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一种特殊商品加以交易,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换,再加上近些年中,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虚,使得青年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也在改弦易辙。青年们不仅在交往的意识和观念上发生重大变化,陡增交往欲,崇尚交往的人格平等和独立,而且承接了很强的负面心理暗示,受到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不完善性,又给拜金主义提供了暂时的滋长蔓延温床,难免使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把人际关系纯当金钱关系,“有钱能使鬼推磨”、“认钱不认人”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只讲实惠不论友情、物质需求重于精神需求的情况屡见不鲜;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等价交换的利益原则主要是体现市场经济对社会成员在经济领域中活动的要求,而这一原则往往被一些青年滥用于自己的日常相互交往中,把相互间的关系扭曲为交换关系,名曰:“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实则把人格、信誉全当作了交换商品。其结果,极端个人主义、金钱拜物教等腐朽东西沉渣泛起,导致一些青年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祖国不在我心中”,心中唯独有“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