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行为方式的特点及其调控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美容 华中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行为方式在一般意义上是指人们日常活动中的有规则的行为系列,是个体人格结构的外部表现。个体的行为方式一旦确定,其行为就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类似的情景中,将有规律的多次出现。成人由于个体人格已经成熟,故其外显的行为方式比较稳定。而青年则由于尚处在人格高速发展和趋于成熟的特殊阶段,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就经常发生变化而处于一种不稳定或不完全稳定的状态之中。80年代以来,我国青年行为演化发展的轨迹恰好证明了这一特点。

      

       青年行为方式的一般特征

       埃里克森曾这样描述过青春期,“在人类生活中有一个自然的游离时期;青春期,恰似空中飞人一般,年轻人在激烈的运动中间,必须撒手儿童期安全的一头。伸手去紧紧抓住成年期的一头。”这形象地说明了青春期在人生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在这一阶段,青年将经历生理和心理的激烈运动变化,完成社会化过程,一步一步地跨入成年期。与此同时,社会文化则通过社会化模式和角色互动,渗透到青年的各种活动之中,慢慢地积淀到青年身上,这就使青年的行为方式具有了自己所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逐渐成熟的自主性、逐渐增强的自觉性和逐渐发展的创新性。

      

       一、逐渐成熟的自主性

       人的行为,是受主体自我意识支配的。所谓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由于个体通过自我意识可以洞悉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自主地加以控制和调节。青年的自我意识是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青年行为的自主性也就随着自我意识的确立和发展而日益趋于成熟。

       青年行为方式的自主性特征是以摆脱依附、力求独立为主要表征的。在家庭中,青年首先要求获得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和其他成员对自己的尊重。他们甚至以反感和反抗家庭对自己溺爱、袒护和包办代替来争取自己的独立。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自己计划自己的行动、生活、学习和工作;用不着也不愿别人再为自己的生活担惊受怕或指手划脚;他们喜欢自己选择和按自己的兴趣来结交朋友;他们也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或喜怒好恶来评价有关的人和事,而不愿再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为当代青年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和发展自身经济实力的可能。因此,当代青年比以往一些时期的青年具有更好的发展自主性和条件。

       然而,青年行为方式的自主性是逐渐成熟的,处在青年前期和中期的青年其自主性有着先天的脆弱性。因为此时的青年实际上无论是在经济、经验上,还是在心理情绪方面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他们还只能作为“社会的边际公民”。即使处在青年后期的青年,他们大多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上也基本能够自立,但在当前社会剧烈变革时期,我国青年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和生活问题,并非都能靠他们自身或同伴的力量解决。因此,青年过分强调独立和行为上的自主有其消极的一面。这就容易造成青年与家庭、社会、长辈在情感和行为上的对立,使青年失去社会的引导和长辈的帮助,甚至导致社会、师长对他们的过分放任;当他们遭受挫折时,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无助感,甚至导致自我意识的发展走向畸型。因而,无论是社会,还是青年自身,都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对待青年行为方式上成熟的自主性这一特点。作为青年,就不应过分追求独立而与社会相脱离;作为青年生活和发展环境的家庭、学校、社会,也不应对青年采取过多的干涉,以免造成青年与社会的对立。

      

       二、逐渐增强的自觉性

       青年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他们逐渐取得了社会把他们当作能够独立自主地从事社会活动并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社会成员的地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真正的财富是人所能发挥的力量,人正是在自己自主的、自觉的活动中发掘出自己的潜能而成为“真正财富”的所有者的。但是,青年行为的自觉性并不能凭空地、自发地产生,它取决于每个青年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以及价值取向,即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随着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青年对人生和社会的许多问题开始形成了自己较为固定的看法,确立起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为之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所以,在方式上就表现出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的自觉性。

       积极的参与行为是当代青年行为方式上的自觉性特征的一个突出的表现。这是把社会主人翁的精神同社会成员的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的表现,随着青年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能力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因为这涉及到社会的承认,是青年社会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心理过程。为了真正得到社会成员的尊重与承认,他们自觉地发愤学习、钻研业务。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意识到,要想使自己真正赢得社会成员的承认与尊重,不能老是停留在呐喊与反抗之上,特别是当代青年意识到改革开放需要他们的积极参与,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参与机会,他们更是要通过自己的实际参与行为来显示和表露自己的本领和能力,让其他社会成员从中看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青年行为方式的自觉性特征具有积极意义,它对于青年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进取精神的培养和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青年情感体验丰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行为的自觉性常表现为强烈的行动欲望,呈现出爆发性的特点。此外,尽管每种行为动机都有相应的结果,但青年往往重行为的过程而对行为的目的认识不清,因而导致行为上的盲动性。当前,在各种社会思潮冲击青年的价值观念、多种社会矛盾困扰人们的社会震荡阶段,青年行为上的爆发性和盲动性极易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是青年自身和青年工作者都必须加以注意的。

      

       三、逐渐发展的创新性

       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它们反映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希望得到本身所缺乏的某种东西的愿望。马斯洛认为,人的这些需要可以分属于五个层次,从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少年儿童相比,青年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化,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特别强烈。所以他们的需要具有自己的特点。除了具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外,他们更希望得到社会的爱护与尊重,更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说,青年对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较少年时期更为迫切,并且这种心理一直在不断增强,他们试图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标新立异的行为,来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接纳,这种行为动机往往会使青年积极地寻找创造的途径,并保持极高的创造热情,在行为方式上体现出创新性的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