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论与方法 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青年问题举世瞩目,各种议论和非难在十五六年以来从未停止过,特别是青年的道德现状,更是最经常的攻击目标。一段时期以来,许多人认定,当代青年的道德水准正在急剧下降,若以五六十年代的情况相比较,这一下降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令人深思的是,在评论青年问题的时候,如青年犯罪、生活水平、消费行为、职业活动之类的问题,人们尚可以从一些客观的、社会的层面来研究原因,但唯有青年道德水准下降问题被认定主要是青年的自身素质问题,应主要归因于青年自身的不成熟。于是,在这些人眼里,青年一代的素质下降,是绝对的。还有一部分人所持的见解相反,他们认为,现阶段青年在道德领域确实出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但不应该以旧的道德尺度来要求这一代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他们面临的困惑正属新的道德体系脱胎前所必经的痛苦。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的争论在今后一段时期里是难以消除的。但是,这些见解都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撑其论点的事实依据,因为他们各自所例举的事实依据,几乎同时可以被对方用来攻击相对立的观点。这里核心问题是思想方法论并不科学。分析一下,就可以明白,中国社会正处在新旧体制、规范、观念交替的转型时期,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难以用单一的、绝对的视角来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对青年的道德状况的评价更是如此,在道德领域里至少存在如下几个焦点,促使我们必须改换思路。第一,我们道德观念的合理与不合理界限并不是明确的,特别是在关于人本性,关于传统道德体系,关于人伦关系的准则方面;第二,道德建设与必需的体制建设正处在严重脱节的地步,缺乏有力的体制支撑的道德活动不是难以出现,就是难以维持,在社会变革时期就更是如此;第三,关于基础性道德与特有性道德(如职业道德、政治道德)方面的有机联系远没有建立起来,许多道德要求、准则可以被宣传得人人尽知,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找不到落实之处,久而久之,就生出怀疑。经过我们的研究,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上述三个焦点未获得化解有直接的关系。经过社会化过程,青年一代已有的道德鉴别力如何,将决定他们如何在广泛的社会领域里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那么,在学校、家庭、大众传媒这些最主要的社会化机构方面存在的严重欠缺,才应该被认为是青年道德现状的实际制造者。 这么多年的争论正在变得空洞和浮躁起来,这迫使我们必须变换所有的思路:我们应该从最理想的道德构架出发,来反观当今青年道德现状并对此作出评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白,当今青年道德建设应该如何入手。 这一思路的方法论依据主要是: 第一,当代中国青年的道德现状,不管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应该以建设为主,这种建设指的是从合理的目标出发,设定相应的步骤,改变现有的、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道德教育模式。 第二,对道德领域中的消极现象,应立足于用积极的道德建设起来加以克服,反对以非道德的因素和做法来解决道德问题,坚守道德标准的纯洁性,权威性。 第三,相应的体制建设应该有两个合一的目标,即调整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向和建立道德奖惩的附属系统。不能单纯地以道德建设为中心来实施体制建设,这也是行不通的。 据此,我们认为,中国青年的道德建设是当务之急,而这种建设又应该以勾划基本的道德构架为开端。 (二)背景与框架 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也是面临社会转型的诸多成就与矛盾的一代,他们在道德领域中的探索与问题,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同样,设想青年的道德构架,必须以对时代的道德需求、道德发展余地、道德准则的权威性等为基础。 大量的经验事实表明,这一代青年至少面临着如下几种道德体系及其力量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中国社会里来的西方式道德体系,象个人主义、个人奋斗、竞争、平等、开放、博爱等观念,通过象文化产品、物质产品、企业活动、人员交流的方法,在中国社会成员中,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特别是青年,受的影响尤其明显。 改革开放以后不断被官方意识形态所强调的传统文化道德体系,象变动有序、敬老、爱家、爱国、敬业、服从等观念被广泛宣传,诸如传统戏曲、传统节目、传统习俗被认为是民族的连续性的象征,是维系民心的基础,但是,青年显然对传统道德体系兴趣不盛,甚至还有比较严重程度的曲解; 改革开放以后不断被有些人认定为:中国优秀传统的五六十年代道德体系,象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服务社会、奉献等观念曾经是一代青年的道德支柱,但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它们的价值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怀疑,社会现实的急速变化,也使相当部分青年对此嗤之以鼻,有趣的问题是,青年越是否定这一道德体系的价值,越促使一部分成年人认定,这一道德体系应该恢复,应该强化以挽道德秩序于即倒。 三大道德体系在青年意识中的复杂争斗,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对这些体系的评价也是漏洞百出,这使青年无所适从。某一体系的若干道德观念、准则、或被部分人认为是合理的,但被另一部分人视为洪水猛兽,或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合理的,但在实践中被看成是寸步难行。那种认为只要把三大体系中各自合理部分结合起来、排斥糟粕部分就可以万事大吉的观点,始终是空谈,绝无落实之可能。在这种复杂背景下,青年何以能形成人人首肯的道德准则和规范,那么,全新的青年道德构架又如何选择突破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