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有话就说 18岁成人仪式,这项由上海首创的活动,正在青少年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据悉,团中央已将18岁成人仪式教育列入《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实施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在全国范围展开。 18岁成人仪式,抓住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转折点,通过“仪式”点拨他们的责任意识,是很有新意和有意义的。但作为“仪式”,它不可能包罗一切教育内容,如果不适当地无限延伸,那就有可能使“仪式”本身的内在个性丧失。当前迫切需要探讨“成人仪式”自身的内容,加以体系化,使之内涵和外延更有特性。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副研究员陈建强认为,对18岁成人仪式应给予恰当的定位,并围绕它,作出恰如其分地教育安排。 自去年团市委组织了“18岁成人仪式”后,不少单位,尤其是学校亦相继举行了类似活动,浦东新区团工委还创造了一些经验。大家认为,集中进行仪式是可取的,但不是唯一的。建平中学两位18岁的高三毕业生说:成人仪式,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亦可以创造自己的模式,如普通高中同职、技校就可以有所不同。仪式既要隆重神圣,又不失亲切激情,更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汽车工业总公司下属的技校在成人仪式中,利用多种场合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90%的到龄青年都经历了仪式的洗礼,很见效果。显然,“18岁成人仪式”还有丰富、发展的必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张泓提到,成人仪式搞些象征性的活动,如植成人树等,可以使活动更实,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献上一束鲜花,也可以平添仪式的“亲情味”。总之,不应光顾表面仪式的轰轰烈烈,而忽视了本身内容的深化。 “18岁成人仪式”一出现,便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但要真正取得理想效果,还得弄清在这个基点上,我们社会该给新到的成人什么样的标志性东西,而18岁踏入成人行列的青年又应给社会怎样的承诺与行动,仪式应当是两者的媒介。一些理论研究工作者提出,成人仪式最好应体现体格、性格、人格三要素,应当设置一些“项目”,让到龄者“跳一跳”,“试一试”,合格者才有资格领取成人的“入场券”,这样动静结合,使仪式内容更为丰涵,操作更为具体,磨练更有场所。目前青年一到18岁,参加一个仪式,宣个誓,就代表成人,是否显得单薄了一点。 在谈到让适龄青少年广泛参与时,许多专家和18岁同龄者都异口同声地说:18岁成人仪式,需要家庭、父母的参与。这种参与,既理所当然,又富有意义。一个女学生说,她长到18岁,从来没有与父母握过手,如果让父母在“仪式”上与自己握一下手,也许这一“握”会让她铭记在心。另一位学生谈到发生在“仪式”上的一个动人场面,一位母亲拿出了她儿子从小到大的相片,一张张地说开了扣人心弦的往事,成长不易、责任重大的主题在娓娓叙述中演绎。一些专家指出,家庭是人成长的基地,生活的阅历由此开始,18岁意味着成人,意味着责任,只有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才会对社会涌起责任感,而家庭参与对促进子女的成熟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也会使仪式更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