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中国青年务实的一代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增基 南京师范大学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西方青年的代际变化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轨迹:50年代的青年被称为是有追求的一代,60年代的青年被称为是反叛的一代,而70年代的青年被称为是沉默的一代。这一青年代际变动的轨迹在当代中国青年身上似乎有某种相似之处。如果说我们的老三届一代是有追求的然而又是具有失落感的一代,80年代的青年是躁动的一代,那么90年代的青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务实的一代。

       90年代青年的“务实”性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1.理想追求的务实性。这一代青年缺乏远大的社会理想,而看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据我们1994年底对南京市居民的一次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82人中,表示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所占的比重,在老年群体中为63.3%,在中年群体中为53.5%,而在青年群体中为39.2%。表示没有信仰的人所占的比重刚好相反,在老年群体中为20.0%,在中年群体中为29.5%,而在青年群体中为42.5%。这些数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青年缺乏老一代那样的远大的社会理想。他们淡化理想,漠视未来,讲实际、求实惠,看重现实生活,追求潇洒人生,体现出了与前两代人不同的理想追求。

       2.参与的务实性。80年代的青年对社会生活的参与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表现为对抽象的民主与自由的追求。而90年代的青年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自己的机遇,他们对现代化,对改革开放,对加快经济建设有强烈的认同感,更多地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的关注,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3.求知的务实性。这一代青年在求知上表现出了轻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的倾向。他们选择专业所考虑的已经主要不是如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养,而是如何有利于将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在这一代青年中,问津数学、哲学等专业的人越来越少,而读商贸、管理、外语、电脑、法律等专业和学习有关这些方面知识的人却越来越多。北京青年心目中的三大热门专业是“外语、电脑、经济”。(见《中国青年报》1995年2月28日版)。

       4.自我追求的务实性。与社会理想的淡化形成对照,当代青年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自我。青年人对自我的关心在80年代就已经显现,但那时他们较多地倾向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人生价值。而这一代青年则更多地关注自我抱负的实现和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们关心自己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读一个好专业,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能不能得到丰厚的经济收入或者能不能顺利地得到晋升。

      

      二

       中国90年代青年身上的这一务实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政治理论的困惑。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政治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理论界几十年一贯制的模式被打破,一些过去被信奉的理论被重新认识,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模式遇到了重大挫折。所有这一些,都使人们原有的理想与信念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何时才能实现?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很好回答的,包括我们一些党员、党的干部、政治教师也还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思索,更何况在80年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因此,当代青年远大社会理想的缺乏是与当前政治理论的困惑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务实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确立了一条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路线。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指定了分三个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在这一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一心一意搞建设;在这条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做得对不对的标准,也作为分清姓“社”姓“资”的标准;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国内,埋头苦干,一心一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务实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务实的社会氛围。90年代的青年正是在这种新的氛围的熏陶下成长的。因此,这一代青年身上的务实的特点是全社会这种务实氛围的反映。

       第三,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影响。8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出现了较大的滑坡。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导干部和权力机构身上严重存在,而且屡禁不止。青年中普遍认为,如今,关心个人名利的人越来越多,而关心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人越来越少。55%的北京青年认为“现在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见《中国青年报》1995年2月28日版)。许多调查都表明,青年人对当前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然而又显示出无可奈何的心情。这一代青年人缺乏理想,讲求实惠,追求潇洒人生的特点,一方面是这种社会风气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对无法扭转这种社会风气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消极心理的反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