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社会发展研究报告(1994-1995)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的社会发展状况,我们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12个省、100多个县、市对我国青年的政治思想及社会发展状况,按照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现将有关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1994年我国青年从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协调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倾向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一个方面:

      

      一、青年对15年社会发展总体评价肯定多于否定,满意度较前5年有所上升,但对两个文明建设的评价存在一定差距

       对社会发展15年的总体评价我们设计了13个项目进行调查,在回答“您认为改革15年来以下各方面的变化如何”一题时,青年中认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或基本好转的有9项,其比例分别是:“国家综合实力”94.41%、“市场供应”90.33%、“物质生活水平”89.37%、“国家经济状况”87.03%、“中国的国际地位”86.35%、“挣钱机会”85.27%、“文化生活水平”78.68%、“成才机会”73.77%、“民族凝聚力”51.44%。而认为有所下降或大大下降的有4项,其比例分别是:“政府的廉洁性”58.62%、“道德风尚”57.65%、“社会治安状况”54.70%、“政府办事效率”33.75%。综合青年对上述“十三项”变动情况的评价,持肯定态度的平均数为67.5%,持模糊态度的平均数为11%,持否定评价的平均数为21.5%。这表明青年对15年的改革是满意的,表明改革开放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青年的充分肯定。

       从历史比较上看,青年对社会现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前5年,尤其是高于1988年和1991年。在1988年和1991年的调查中,要求青年对改革以来社会各方面变动情况进行评价的项目一共有8项,其中有5项与本次调查项目是一致的,在评价“市场供应”的变动时,认为变好了比例,1994年(90.33%)比1988年(52.4%)要高出37.93个百分点,比1991年(68.8%)要高出21.53个百分点;在评价“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动时,认为好转了的比例,1994年(87.03%)比1988年(40.03%)要高出47个百分点,比1991年(51.5%)要高出35.53个百分点;在评价“挣钱机会”的变动时,认为增多了的比例,1994年(85.27%)比1988年(64.1%)要高出21.17个百分点,比1991年(61.8%)要高出23.47个百分点;在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动时,认为提高了的比例,1994年(86.35%)比1988年(65.2%)要高出21.15个百分点,比1991年(65.2%)要高出21.15个百分点;在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变动时,认为好转了的比例,1994年(37.86%)比1988年(27.1%)要高出10.76个百分点,比1991年(27.6%)要高出10.26个百分点。从1994年、1988年、1991年5个同类项目的平均数来看,1994年5个项目百分比的平均数为81.4%,大大高于1988年的49.8%和1991年55%。这反映出当今青年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呈上升趋势。我们假定把社会公众评定的警戒线定位在50%,那么,1988年青年对社会发展评价的平均数则低于这个水平,结果,在1989年就发生了政治动乱。而1991年和1994年则高于这个水平,社会就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公众对于社会变动评价的水平高低与对改革的满意程度,是监测与衡量社会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评价趋向上看,与物质文明建设联系紧密的项目评价较高,与精神文明建设联系紧密的项目评价较低。青年对社会发展变动评价的前三位是“国家综合实力”、“市场供应”、“物质生活水平”,持肯定态度的比例高达90%以上。后三位是“政府廉洁性”、“道德风尚”、“社会治安状况”,给予肯定回答的不过30%。青年对社会发展评价的这种富有规则性的高低变化,反映出15年来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手硬”、“一手软”的客观现实。同时,也反映出青年对精神领域中的“失范”及“道德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不满。

      

      二、青年的社会心理承受力有所增强,但对新出台的改革措施评价不够一致;有相当部分青年对有的改革政策持有“说不清”的模糊认识

       1994年我国青年在物价大幅度上涨、社会分配不公和机会不均等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了较为“平静”的心态,说明青年对改革的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所增强。在调查中表示以正确稳健心态对待改革的人数占80%以上,认为改革虽有问题,但这样发展下去还是大有希望的占67.5%。认为改革前景不乐观的人数只占7.5%。

       从调查结果看,青年对1994年出台的改革措施评价中,越是与青年利益联系比较密切的刚性项目的改革,满意度就低,而越是离青年利益远的软性政策的改革,就越不易引起青年的不满情绪,同时也表明青年对新出台的改革措施,总体评价还不高,满意支持率达到50%以上的不多。

       在调查中相当多的青年对改革措施表示了“说不清”的态度,在被调查的11个改革项目中青年回答“说不清”的人数比例分别是:住房改革33.17%,物价改革21.63%,工资改革25.51%,劳动用工改革36.06%,医疗改革33.28%,教育改革28.56%,政治体制改革42.28%,企业改革41.44%,农村改革44.77%,金融改革54.01%,税制改革45.09%。有如此众多的青年对国家主要改革项目说不清,一方面反映出青年对改革关心的热情已经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青年关心改革的热点发生转移。由于功利主义改革心态的影响,他们关注改革的角度已不再是政策,更重要的是自己在改革中的受益情况。同时,有些改革项目的专业性太强和社会理论宣传不够,也是造成青年说不清的原因。

      

      三、青年对政治问题关注程度仍旧较高,但关注的兴奋点已经发生变化,对政治问题评价取向趋于“非意识形态化”和“务实化”

       我们选择了与青年政治生活相关的项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青年对电视、广播等有关政治节目的报导表示经常关注的占51.39%,有时关注的占39.37%;对报刊中有关政治问题的报导表示经常关注的占45.6%,有时关注的占32.1%;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经常谈论政治问题的占24.85%,有时谈话涉及政治问题的占54.88%;青年对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知晓率达98%以上,对一般领导人的知晓率达80%以上;青年中喜欢看反映社会政治问题的影视片和反映社会政治问题读物的占29.03%,在最喜欢的影视及读物排名表上居第二位。这些情况说明,青年对政治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