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分析报告④

——中国青年看今日之中国人

作 者:
观复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无疑是很值得关注的。鉴于此,我们在《中国青年看世界》大型读者调查中,设立了这方面的题目,而青年们的回答给了人很多启示。

      

       一、今天中国青年眼中的中国人的形象主要是正面的,只在“进取”与“保守”的判断上存有分歧

       调查设置了总计18项可供选择的“特性”标签,这些标签既有多年来见诸我们的典籍之上的对民族特点的概括,也有海内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所下的断语,还有外国人士对中国人的评价。其中正负标签大体相等。我们请被调查人将其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较为贴切的选出来。青年们选择的结果可说是泾渭分明:正向的标签,除“进取”一项外,所获认同率均在50%以上,“勤劳”(91.6%)、“智慧”(83.4%)、“善良”(71.7%)被排在第三位;负向的标签,所获认同率均在50%以下,被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保守”(42.3%)、“随遇而安”(39.2%)、“窝里斗”(38.5%)。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正”与“负”的价值判断本身就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性”。例如,欧美人士多不以“保守”为不美,英国现在的执政党就自称为“保守党”。而在中国,由于“五四”以来的风习,“保守”常被贬意地使用和认同。承其俗,我们在这里把“保守”与“随遇而安”列在了“负面特性”里。估计会有一些参与此项调查的青年不同意此归类,他们可能是在肯定或至少是不否定的认知下选择这两“特性”的。

       在“正面标签”中,“进取”所获认同率最低,仅为40.0%。“进取”与“保守”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认同这两“特性”的青年各占四成(选择“保守”的比选择“进取”的多2.3个百分点),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中国青年只在“进取——保守”这一程度里显示出了势均力敌的分歧。

       在“负面标签”中,“贪婪”所获认同率最低,仅为6.6%。这也很耐人寻味: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拜金主义是人们经常抱怨、日益担忧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在这里只有极少数的青年把它视为一种全体中国人共有的“特性”。换言之,绝大多数中国青年认为中国人从整体上说是不贪婪的。这里可能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判断,即青年们并没有把社会生活中的“向钱看”简单地视为贪婪。

       作为全体中国人所有的“特性”,大多数青年认为中国人还堪称“简朴”(69.5%)、“勇敢”(65.1%)、“谦虚”(59.0%)、“宽厚”(51.7%);少数青年认为中国人则还有“虚荣”(33.6%)、“散漫”(29.1%)、“自私”(23.7%)、“愚昧”(17.8%)、“麻木不仁”(17.6%)、“虚伪”(13.2%)的一面。

      

       二、大多数中国青年对于所谓“中国人的劣根性”未予认同,表现出当代青年与以往进行有关研究的某些学者迥然不同的乐观心态

       我们注意到,有不止一位参与此项调查的青年读者选择了所有18项标签。其中一位读者对他的选择在附信中作了说明:“你们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因为可以说,这18项‘特性’都有一些中国人具备。中国人很多,什么样的都有,作这种‘特性’概括,殊为不当。”

       显然,这位读者和调查中我们遇到的几位对此问题未作任何选择的读者是一样的,即他们都认为我们所给出的随便哪一个标签,用来形容12亿的中国人都不贴切。这使我们意识到,这些青年其实是在否定对“中国人”(不是哪一个,而是整体)作简单的特性论定,不管该特性是优是劣。

       青年们的这种倾向,是这次调查的一个显著特点,尽管作出上述极端选择的青年并不是多数,但是大多数(六成以上)青年对诸如“窝里斗”等标签的拒绝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可以想象,拒绝这些标签的青年并不是否认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类似的现象,他们否认的是把它上升到“中国人”的概念上,否认这是“中国人”的“特性”和“劣根性”。应该说,青年们的这种“集体意识”是值得从事文化比较或民族性研究的学者们深思的。

       我们感到,青年们在判断、选择哪些标签贴在“中国人”身上方较为贴切时,表现出了对于“中国人”这个概念的珍重,这是相当可喜的,也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将青年们的选择与以往一些学者对我们民族特点所作的研究和论断加以比较,不能不说参与此项调查的中国青年对“中国人”的看法及评价明显地乐观于学者们。给我们的印象是,如果说学者们的研究更富于目的性和批判性的话,则青年们的认同更富于现实感和肯定性。考虑到民族特点的比较往往是“跨国比较”,中国青年对于中国人从整体上讲是以勤劳、智慧、善良为显著特点的人民的认知,透视着相当强烈的现实自豪感和不妄自菲薄的民族自信心。这在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今天,实在是相当可贵且值得珍惜的民意。

       10万余名中国青年回答出的结果与我们一些学者的论断差异,使人不能不深思一下。简单地解释,可以说二者的差异是主体的不同。可我们也不能不想到,比之这种不同更深也更复杂的,也许是时代不同了,中国人赖以观察世界和审度自身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这种观察与审度的中国人的心态变得不同了。

       以往我们的思想界对于“中国人”所作的剖析,其出发点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中国自1840年后屡遭外侮的一种心态失衡下的反应。今天,站起来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对于“中国人”的研究范式正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