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公众对于外国的看法不一定直接左右该国当下的外交政策,但从长远角度看,这些看法有可能微妙地影响该国的对外关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外国的看法也反映了公众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也是他们判断国内事务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从调查公众对于外国的看法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中国青年看世界》读者调查中,我们也设置了这类题目,请被调查者填出其最有好感和最无好感的国家,以及对中国最友好和最不友好的国家。调查的结果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一、大多数中国青年不喜欢美国 在调查结果中,美国占据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这一点似应在多数人意料之中。但大多数中国青年对于美国没有好感,这一点恐怕还是出乎许多中外人士预料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在中国青年最无好感的国家中排名第一,占57.2%。而更为一致的看法是,美国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持这一看法的是压倒性多数:87.1%。与此同时,绝大多数青年(74.1%)又清醒地意识到,美国是目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现实地看,这也是不难理解的。只是,一个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至少是这样被认为)对于中国影响最大,这种关系潜在着紧张是可想而知的。 二、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青年不喜欢美国 绝大多数中国青年不喜欢美国。对于这一结论,一些人从个人经验出发也许会表示怀疑,值得提出的是,这一结论为另一全国范围的大型随机抽样调查所支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1994年夏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见《中国青年报》1995年1月21日第二版)显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只是在今年的调查中,最不喜欢美国和认为美国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的人数比例大幅度上升,而对美国有好感的人数比例则下降了。 中国青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近期的,这就是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记录。美国国会鼓噪向西藏派驻“大使”,让李登辉访美,阻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扬言对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行制裁等等。这使得原来对美国可能怀有好感的中国人,也开始怀疑美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诚意。更多的人则感到,美国政策的重点正转向遏制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冷战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干涉主义行径也加深了中国人对于美国霸权的警觉,并激发了他们对于弱小民族的同情(一些调查结果对此作出了注解)。 另一个原因是更为深远的。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文化的原因。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绵延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自我认同,中国青年对于祖国有着深沉的不容玷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近几年,中国青年对于美国的看法的变化,是这样一个民族对不友好举动的自然回应,它反映了中国人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性的也相当宽容的民族。中国并不存在一些人士担心的所谓极端民族主义的土壤。本次调查表明,21.8%的未出过国的被调查者最想去的国家是美国,仅次于新加坡,而位居第二。本次调查还突出地表明了中国青年对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视、关心和敏感。这既不令人惊奇,也不令人失望。它给了美国和世界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它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独立自主,同时也是和平理性的民族。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这是十分自然的长久趋势,其他的一切都将被证明是过眼烟云。 三、中国青年的其他一些重要看法 在同一调查中,选择日本为最无好感的国家的被调查者占22.1%,仅次于美国。然而,选择日本为中国最友好的国家的人数比例为10.2%,远多于认为日本对中国最不友好的人数比例(2.4%)。考虑到这次调查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进行的,应该说这个比例是相当理性的。一方面是对五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的“仍感愤慨”(96.8%)和“牢记”(98.6%),一方面是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之下,现实、冷静地对待今天的日本和今天的中日关系。15.7%中国青年认为日本也是对于中国影响较大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点。 中国青年最有好感的国家是新加坡,作这一选择的人数比例是36.6%。这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中国青年对于新加坡发展成就的认同。 四、中国青年对于外国的看法基本上不存在地区或学历差异 有些人士习惯认为,凡涉及改革开放的问题,沿海开放地区人民的看法会与内地有明显差异。我们的调查显示:至少在对于外国的看法上,沿海与内地青年没有显著差别。在我们提到的上述问题上,他们的回答都是高度一致的。 学历差别亦未造成中国青年对于上述问题的看法的太大差异。仅只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对美国的反感明显小于大学本科(含大专)以下者:约有28.7%(居第二位)的研究生对美国最无好感,大大低于平均值,取代美国而居最无好感国家首位的是日本(45.7%)。然而,在判断何国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这一点上,研究生与其他学历的被调查者是完全一致的:80.6%选择了美国是最不友好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