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世纪之交的对话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小飞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老、中、青、少济济一堂,年长者已经70多岁,最小的代表才9岁。从来没有哪一次会议像第3次全国少代会这样让你怦然心跳,思想的火花在几代人之间跃动着、磨擦着、碰撞着,老一代的思想沉重却不失深邃,新一代幼稚却异常机敏,构成了世纪之交的一次有趣的对话。

      

       夏令营的话题并没有完

       1994年初,草原夏令营的磨难教育话题被国人广为议论着,它引申出今日已被普遍接受的素质教育,并被确立为国家规范化的教育思想之一。少年远征队、北极村冬令营、登山夏令营……媒介不断传播着那些令人瞩目的新闻,中国大地上出现一批甘愿经受磨难的少年,并发展为1.3亿少先队员参与的雏鹰行动。记者看到山西朔州市小学生洪乐在住地填写的心愿卡:“让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把每天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攒下来,捐给那些山里的孩子。”类似的心愿卡有许多,说明雏鹰行动是何等地深入人心。

       资深的少先队工作者沈功玲告诉记者,在最早开展雏鹰行动的上海市,素质教育已经被量化为可资操作的“争章”活动。12个系列的48枚奖章里,小自家务劳动,大到技术选修科目乃至社会服务,几乎囊括了人的成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她说:“高分低能的问题讲了多年,道理谁都明白,但为什么解决不了?关键是要用一种机制来代替考试指挥棒。”

       按照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的思路,雏鹰行动最终要与国际接轨,形成一整套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少人跟记者提起,连克林顿在竞选演说中都要强调自己获得过16枚童子军奖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看重少年时代的素质锻炼。然而,这项工作落实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一些中老年代表指出,新倡导一旦成为“群众运动”就容易流于形式。从40年代起就从事少先队工作的段镇说,现在自上而下的活动多,但孩子主动自发的活动少。雏鹰行动是素质教育,但绝不能像搞运动似的,要细水长流,常抓不懈。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张先翱教授说,社会参与少儿教育的趋势非常好,但某些夏令营只面对极少数孩子,却向企业拉许多赞助,张张扬扬颇有广告媒体之嫌。他呼吁今后这类活动不要只面向少数人,而应让广大的少先队员都来参与。

      

       不愿当风筝的孩子们

       6月3日下午的“跨世纪小主人论坛”发言踊跃,一些孩子敏锐得让人吃惊。山东文登市实验小学的刘红芳第一个走上讲台,她说:“我们是雏鹰,但许多辅导员仍然把我们当做风筝,不舍得撒手。‘百见不如一做’,很多事大人看起来很困难,但我们自己动手却很容易就解决了。”上海市田诚中学的张慧星说:“我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地方的雏鹰活动都是辅导员包办,雏鹰行动要自主、自动,不能成为算盘珠行动,拨一个动一下。”

       当陕西省的严正同学提出要“解放我们的头脑和双手”时,会场形成一个高潮,无数小手高举,发不上言的孩子急得跺脚。有的提出“应该解放我们的时间”,有的提出“实行愉快教学法”,有的提出“少先队活动应该自治”。

       面对孩子的问题,全国少工委副主任孙寿山平静地说,雏鹰羽翼未丰,不能高飞,有辅导员的帮助,风筝不仅可以上天,还能飞得很高。这有什么不好?小代表里也有赞成的,山西太原市的李莎参加过少年远征队,她说:“做跨世纪的小主人,不应该离开老师和家长自行其是。”

      

       小主人不该是小大人

       如前所述,小孩子们常常从自己的视角提出一些让大人咋舌的问题。河南漯河市11岁的赵婷提出要“走出手拉手的误区”,她说,在给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中,很多同学互相攀比,捐款多的看不起捐款少的,捐款少的觉得没有面子。很多小代表参与了这个讨论,指出有的同学捐出自己的衣物,是指望家长再给买新的。结论为“手拉手不是单纯的捐款活动,是心灵的沟通”,是“通过小窗口,了解中国国情这个大世界”。

      

      面对侃侃而谈的孩子,大人们感到不大自在。固然是后生可畏,然而,在小孩子成熟得让人难以置信的同时,社会上无数的少男少女却依然以大男孩大女孩自居。小孩子肩起了沉重的责任,而许多成年人却毫无责任感,这种错位折射出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李启民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少先队员,从当大队辅导员至今已经干了40年少儿工作。他认为,现在许多孩子太过于成人化了,比较起来,50年代的孩子比他们生活得愉快。为什么时代前进了,人民生活比过去富裕了,而当代的孩子却活得沉重了呢?少儿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用成人的一套强加于孩子显然是不合适的。还是应该提倡解放孩子的思想、双手和时间,使之充分自主地为自己的成长发挥作用。家庭、社会和成人们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自主生存的环境。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它需要的是道德、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关于少先队队歌的问答

       笔者已离队30年了,此番重温少先队队歌时,禁不住热泪沾襟。这首歌原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插曲,那时的孩子们普遍喜爱它。唱起它,便自然联想到影片中福建前线的小英雄;唱着它,我们度过了少年时代。以后,它出现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后来又成为少先队队歌。这首歌的历史背景本来是很好的革命传统教材,但今天多数孩子却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在少代会上,我问了许多孩子,他们都摇摇头。后来,我委托“知心姐姐”在会场上向260多名少先队代表提问,只有湖北宜昌市的胡嘉岷、云南大理州的朱明强和上海市的李俊举手表示知道。李俊遗憾地告诉我,她很想看这部片子,但却看不到。至于在这首歌之前,还有郭沫若做词的另一首具有历史意义的队歌,全场少先队员几乎都不知道。这本是一件小事,但记取历史不从小处入手,说教又有何用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