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攀青年学新台阶

——'94全国青年学研讨会综述

作 者:
钟惠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4年12月,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青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全国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联合在深圳青年学院召开了全国青年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继1986年在杭州召开的首届全国青年学研讨会以及1988年在北京和1993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青年学研讨会之后,青年学界又一次重要的学术活动。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研究会会长赵买同志致函研讨会,希望青年研究和青年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从理论上更好地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建功立业服务,为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青年文明工程服务,为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中国青年研究会副会长黄志坚教授以“跨世纪青年发展的一项理论工程——谈青年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为题作了专题发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褚平同志和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助理靳诺同志主持了会议。

       参加本届研讨会的,是来自我国教育界、共青团界、社科界在青年学研究和教学中成果卓著的一些知名学者,他们从各自的学术领域和学术观点出发,对青年学研究的现状、研究对象和任务的界定、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以及青年学教材的充实与完善作了深入的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青年学再上新台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精辟见解。现将大家的见解综述如下:

      

       青年学是“绿色”的

       与会学者回顾总结中,充分肯定了80年代以来青年学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大家认为:把青年作为特殊的对象进行科学研究,虽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努力从提出至今不过十余年,自黄志坚主编的《青年学》于1988年1月出版以来,新作不断,出现了青年学研究的小高潮。据统计,先后已出版有谷迎春和杨张乔合著的《青年学导论》、夏林主编《青年学》、金国华著《现代青年学》和《简明青年学》、刘春波和江洪合著《应用青年学》、邹学荣和龚海泉、邱伟光等主编《青年学概论》、黄志坚著《青年概论》、吴焕荣和刘向英编著《青年学与青年工作》、黄振平著《青年研究学》等10种版本,还有吴广川、陆建华分别主编的两种版本的《青年学辞典》。国家教委把青年学列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各级团校普遍开设了青年学课或专题讲授。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永廷教授说:“青年学是一门富有生命力的绿色学科,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跨世纪理论课程。”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青年学学科发展是迅速的,十年来推出了一批成果,成长起一批人才。”

       与会学者认为,青年学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是出于社会的需要。黄志坚教授分析其主要因素有四个;(1)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靠青年,而青年潜能的开发需要有理论的力量;(2)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需要有理论的指导;(3)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多为青年问题,各种青年问题的解决和预防需要有科学的依据;(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各级团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开设科学地认识和引导青年的青年学课程。社会需要促进了青年学的诞生,社会需要又推动着青年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青年学已经到了再上新台阶的时候

       研讨中大家认为,青年学在我国已经走过她的幼儿期,正在走向成熟。上海青年干部学院副院长金国华教授、辽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江洪副研究员认为:“顺理成章,青年学已经到了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华东师大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邱伟光教授说:“攀登新台阶的时机已到,有条件进一步深化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对于如何攀登新台阶,大家重点探讨了下列几个问题:

       1.青年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青年学的学科归类,以往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年学属于社会学范畴,应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年学属于教育学范畴,应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这次研讨会上,许多学者都不赞同把青年学归于社会学或教育学的范畴。他们认为,青年是一个复杂的年龄群体,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作整体的研究,不宜只偏重于某一门学科。有的学者提出,青年学是否可归类于人学的范畴。西南师大政治系主任邹学荣教授、深圳大学社科部副主任赵小鸣副教授认为,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部分,青年学作为人学的一个分支理由更充分。华中师大政治系副主任秦在东副教授则认为,“青年学既是一门独立学科,又讲是人学的分支,自相矛盾。而且人学的范围相当广泛,生命科学也属于人学。青年学既是研究人,又是研究关系,应属泛关系学领域。”还有一些学者主张,青年学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必去找她应归属的母学科,只需在综合性上多下功夫即可。

       2.青年学的理论体系

       关于青年学的理论框架,与会学者指出,青年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但切忌给人以“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青年学”的印象。有人认为青年学不应该是“拼盘”。有人认为“拼盘”拼好了也是一门学问。更多的与会者则认为,综合性难免有一些“拼盘”的痕迹,尤其是在创建青年学的初期,应当允许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宜苛求,但又要尽力避免各相关学科的拼凑。当青年学进入深化阶段,就更要重视综合的艺术,不能使综合性流向简单化。综合应是一个逻辑过程,不应是简单相加的算术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