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苾雯 本报记者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复印期号:199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

       秋云的先进事迹和她的那条“倾心热线”,感动了万千青年,由此在武汉三镇生成了一种“秋云现象”,众多疲惫苦闷的心愿意向其倾诉,众多素不相识的志愿者甘心与她同行。人们发现,秋云的事业,正是共青团组织着力开拓的领域。

       面对“秋云现象”的冲击,湖北省的团干部们得到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希望全国的团干部都来读一读秋云的事迹,读一读这篇报道,从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干部素质、组织建设等诸方面探求真谛。这将对团组织如何从服务入手活跃基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拟开辟专栏,刊登讨论文章,以期促进各地团干部之间的交流。来稿请寄:中国青年报《共青城》专刊,注明“秋云现象讨论”。

       秋云,一个眼睛近于失明,历经生活坎坷的女孩子,将自己打工好不容易挣来的1万元钱拿出来创办了3839513倾心热线。短短5个月,全国就有近两万名青少年通过电话或书信向倾心热线倾吐心声,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帮助,就有50多位青年志愿者自带干粮,自掏路费,有的甚至放弃了挣钱的机会前来倾心热线服务。(秋云事迹见本报去年11月5日、12月26日和今年1月18日)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具有如此大的感召力?是她个人的人格力量使然,抑或还有其他?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的和并不年轻的心愿意向她倾诉?为了这倾诉甚至不惜打长途不惜花去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所得。是她有超凡的解脱别人困惑的智慧?如果不是,又是什么使然?

       为什么那么多在领导眼里也许并不先进的青年会自愿走进倾心热线做一名志愿者,在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时他们又得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涌出那么多渴望倾诉渴望抚慰渴望理解的人?如果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那么面对众多需要调适需要抚摸的心灵,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为什么这种“秋云现象”不是出现在以教育、引导、服务青年为己任的团内?每一位从事青年工作的人应该有怎样的反思和警醒?

       正是带着这些需要解答的“为什么”,元月13日,团湖北省委召开了一个有各方面专职团干部参加的讨论会。

      

       社会转型期的产物

       中南财经大学团委书记李格非说,他参加讨论会前曾拨过倾心热线电话,想从那里找到一种感觉,他还想去那里接一天电话,从团委书记的角色里走出来去寻找一些启示。他认为秋云现象是社会的产物。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存危机感不断增强。在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中,疲惫的心需要有一片绿荫得到小憩,失意的心需要有一只温暖的手去抚摸,苦闷的心需要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另一方面,在这个大转变的时期,进步因素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同程度的人性的滑坡,关心爱护的失落,伪善之风的滋生。人们渴望理解渴望关心爱护渴望人性的回归。而秋云倾心热线的出现正适应了人们心灵的需求。

       团省委青工部部长梁伟年说,秋云现象实际上已触及到社会的一对矛盾,这就是心灵调适的需要与社会服务的不适应。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还应该有精神生活的发展,应将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帮助和提高纳入社会的整体建设中。

      

       心与心的交流与感悟

       团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涛、团省委办公室副主任张庆在分析秋云现象时认为,秋云倾心热线之所以吸引了那么多人,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她个人坎坷的生活,在痛苦中涅槃的经历。青年是需要榜样的,特别是那些正在苦苦奋斗中的青年,而且,秋云与青年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在那里,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没有引导者和被引导者,只有心灵的碰撞和心灵的感悟。

      

       团组织应换位思考

       既然存在着“精神需要的市场”,社会就应该有满足这个市场要求的服务功能,而联系着广大青年的共青团组织是最有优势承担起这一功能的。华中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万美容和武汉大学团委书记黄泰岩分析说,从秋云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青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自己的组织,更需要共青团出来做更多的工作,服务青年中存在的空白点,就是共青团工作的突破口和契机。面对青年日益增长的对精神的需求,团组织应该进行换位思考,这就是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换位到青年的愿望和要求上。

      

       人格力量最有感召力

       省青联办公室主任陶树生分析了在服务青年中共青团组织存在的几个不适应。一是机制的不适应,二是组织建设的不适应,三是团干部素质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常会导致团的工作与青年的需要不合拍或貌合神离的现象。他说,秋云和她的倾心热线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她个人的人格力量起了很大作用。团干部不可能人人都有她那样在痛苦中奋斗的经历,但是作为一名从事青年工作的团干部必须有自己的人格力量,有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感召和吸引青年,而且,只有和青年做平等的朋友,平等地交流,才有可能被青年接受。

      

       分层次触摸青年的心灵

       汪志义和王建平是分别来自长江轮船总公司和武钢的团委书记,他们认为,团组织服务青年仅仅只有硬件的服务是不够的,关注青年心理的成长和成熟更为重要。秋云做了本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团干部去做的工作。

       在讨论中大家认为,多年来,我们的政治工作忽视对人们心灵的关怀,而心灵的抚摸与心灵的至爱更为当代人所需要。给心灵提供一种帮助,应该是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他们说,秋云倾心热线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秋云与青年朋友的平等交流,还在于她在这种交流中因人而异的个性魅力。面对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人们行为方式选择上的多元化,只有注意青年中的“这一个”绝不是“那一个”,从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去触摸青年的心灵,才能帮到青年的心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