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由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青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全国青年学研讨会。与会学者在回顾总结中,充分肯定了80年代以来青年学在我国的发生发展,大家认为:把青年作为特殊的对象进行科学研究,虽然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但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努力从提出至今不衰。 与会者认为,青年学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其主要因素有四个:(1)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靠青年,而青年潜能的开发需要有理论的力量;(2)跨世纪一代新人的成长、成才和建功立业需要有理论的指导;(3)当今社会转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多为青年问题,各种青年问题的解决和预防需要有科学的依据;(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各级团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开设科学地认识和引导青年的青年学课程。社会需要促进了青年学的诞生,社会需要又推动着青年学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研讨中大家认为,青年学在我国已经走过她的幼儿期,正在走向成熟。对于如何攀登新台阶,大家重点探讨了下列几个问题: 1、青年学的学科性质 关于青年学的学科归类,学者认为,青年是一个复杂的年龄群体,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作整体的研究,不宜只偏重于某一门学科。有学者提出,青年学是否可归类于人学的范畴。因为青年是人群中最活跃的部分,青年学作为人学的一个分支理由更充分。 2、青年学的理论体系 关于青年学的理论框架,与会学者指出,青年学要吸收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但切忌给人以“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青年学”的印象。当青年学进入深化阶段,就更要重视综合的艺术,不能使综合性流向简单化。综合应是一个逻辑过程,不应是简单相加的算术和。 3、青年学要突破的薄弱点在哪里? 上新台阶从哪里求突破?与会学者见仁见智,发表了各种见解: (一)认为重点要突破对内在规律的揭示。现有研究的薄弱处是对青年的问题研究多,对青年的优势开发不够;描述性研究多,应用性研究少;对青年的共性研究多,对青年的个性研究少;外在行为表象研究多,内在规律研究少。因此,重点要突破的是青年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规律,要有胆量有魄力提出新的理论。 (二)认为重点要从时代的发展研究青年。青年学应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加深对青年的研究。如怎样看待青年的本质,在传统社会只作为教育的对象,在现代社会还要作为社会力量。特别要从经济的发展来看待青年的成长和青年的作用,以往论及这方面的很少。 (三)认为应把青年质量研究放到重要位置。即青年成熟是社会成熟的标志,青年质量决定社会质量。要从青年成熟角度研究青年质量的提高,这包括:生理质量、文化质量,人格质量,智慧质量。通过青年质量研究,为青年的成长和青年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四)认为重点要解决的是同社会科学接轨,同市场经济接轨。青年学要在中国和国际的双向接轨中走向世界。我们完全不必因为西方国家目前没有青年学而妄自菲薄,搞出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学也是一种接轨,越是具有民族性的理论越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 论坛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