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因此,任何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无不关注青年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精典著作中,留下了许多有关青年问题的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实事求是为犁,在中国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这一科学的理论,找到了新的归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关青年问题的论述,占了很大的篇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收入的是邓小平1982.9-1993.2期间的重要著作,综观这十年的国内外背景,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国际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入困境,西方“和平演变”战略频频得手;其二,受国际政治气候的影响,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潮涨潮落,给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几度构成威胁;其三,改革开放的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加之西方和港台文艺作品在大陆的风靡,一些青年思想中出现了混乱。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针对不同时期的青年问题提出的,因此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四有”正确方向,培养一代健康青年 在邓小平同志有关青年问题的论述中,一面最鲜明的旗帜,就是教育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并将这一思想贯穿始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在我们积极地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社会的一些政治、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也随之而入。我们自己在舆论导向上也曾多次出现偏差。总之,这一切都在青年思想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也使我们国家在整个80年代几经风雨。在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前,邓小平同志始终以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胆识,稳操舵手,使中国这艘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①在以后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又多次强调了“四有”教育内容。早在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我们国家的培养目标时,就主张又红又专。“专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②,“不管你搞那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耽误了生产建设的发展,就谈不上红”③。“四有”不论是作为教育内容,还是作为衡量标准,与“又红又专”相比,它更全面,更具体,其指导意义也更直接。 在“四有”内容中,邓小平同志强调最多,论述最全面的是“有理想”。1986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其中我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④邓小平同志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针对那些反对和怀疑社会主义的思想。邓小平一针见血,给以有力的回击,“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⑤,“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走资本主义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⑥其次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物”的砝码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这是事实。但是有的青年没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个人物质的获得当成生活的全部意义,全民族的共同利益、人类的最高理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淡忘了、消失了。邓小平同志的论述要求通过对青年一代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超越个人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境界,把自己的人生坐标与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二、净化意识形态环境,为青年成长清除障碍 任何一个人从自然形态的人到社会形态的人的转变,都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人在社会环境中生活并成长,不可回避地要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而一个社会的政治氛围、价值导向所形成的合力对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代青年的成长过程中,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和成熟。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邓小平同志在许多文章、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努力净化社会意识形态环境,为青年的健康成长扫清障碍。他在谈《苦恋》问题时说到:“一部分青年人对社会的某些现状不满,这不奇怪也不可怕,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不好好引导就会害了他们。”⑦他特别要求我们党内的作家、艺术家、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从培养下一代的高度,来握好手中的笔杆子。80年代初的几年中,意识形态领域曾多次出现不健康的苗头,主要表现在:其一,理论战线的部分同志抽象地谈论人生价值、人道主义;其二,部分文艺工作者热衷于暴露我们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其三,一些宣传媒介盲目地宣传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由于这些思想、作品一时甚嚣尘上,负作用极度明显。1983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次会议讲话中严肃指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这类作品虽然也不多,但是它们在一部分青年中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忽视”⑧,“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⑨,“一些同志应当看看他们的错误言论、有害作品、低级表演在人民、在青年中产生了什么影响、什么后果……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⑩。字字句句不难看出邓小平同志对青年的健康成长投入了多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