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卡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青少年道德现代性成长: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考察与反思

       徐振祥 刘艳娥

      社会转型的现代范式展露了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生存诉求多样化、道德规范工具理性化的发展图景,也为青少年道德成长预制了全新的“现代性”维度。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以其移动终端式的节点传播将草根大众的传播力从传统媒介的单向度中极大地解放出来,从传播内容和传播路径选择上为青少年的个性张扬、主体性彰显、思想表达自由等方面意识的觉醒与能力的成长提供了与新媒体传播环境先天的适应性和亲合力。作为道德成长主体的青少年面对新媒体环境中虚实混杂的信息、言论与观念既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宽容,又要对现实的新媒体语境进行自觉的道德甄别、价值判断和道德反思。先天就具有批判力的多维新媒体环境虽然为这种道德认知力和道德意志品质的锤炼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与可能,作为现实图景和社会环境的镜像,加之线上线下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冲突和媒介多元共生的利益矛盾,更加剧了新媒体传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带来异化的潜在危机。

      摘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沙),2013.5.92~95,99

       当代青年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类型和特点

      当代青年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可以归结为身体保护、品德修养、环境保护、人际交往和公共利益等五个基本类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5 种基本类型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文化所共有的保护性价值观念,如身体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另一类保护性价值观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影响,如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其实质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关系”的一贯强调和重视。根据保护性程度的强弱进行排序为人际交往>身体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 品德修养。可见,当代青年学生的保护性价值观反映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分层的社会关系结构:第一层是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第二层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第三层是自我与自然的关系,第四层是自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保护性程度最高的是“人际交往”,而程度最低的是“品德修养”。这说明,“重关系”、“轻品德”已经成了当前青年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特征,亟需加以正确引导。

      摘自《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济南),2013.6.27~30

       生命权力与儿童在早教机构卫生间中的身体行为“文明化”:基于澳大利亚的案例分析

       肯·克利夫 苏兹萨·米雷

      这里通过集中考察在政府对学前儿童卫生间管理这一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各种权力形式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上述这类研究进行延展。我们对“生命权力”的考察,认为其不断被注入到制度权力关系的建构之中,并且作用于学前儿童自身,同时也被学前儿童行使。根据福柯的说法,人类的生命政治随着国家将人口作为一种商品来关注而开始出现,这种商品需要以生命政治这样一种方式进行治理,以便对其及其能力进行保护、保存和巩固。因此,儿童的身体被认为是一种资源,在这方面进行政府管理的目的,是以总体生产能力能够得以提升这样一种方式对人口的健康和福利进行管控。尤其是,儿童的“生命权力”以及关于儿童的话语,会对与儿童有关的未来前途产生影响,因为这关系到儿童作为未来经济公民的福利。“生命权力”含有儿童生理这一特殊的层面,因为这一层面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如何增强儿童身体的功效性,并且因此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健康的行为方式与对性行为的控制来提升人口的健康水平。

      摘自《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京),2013.3.24~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