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现象 近代出现的青年现象是一种共同体的构筑与创造,作为青年的载体——世代也是一种共同体。如果从自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来看,青年是自然的存在者,而不是现代社会的所有者;是处在进入生产关系和生产活动的前阶段,是自然人向现代人转换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在传统社会,这种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则不需要青年这个阶段。现代人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分工所规定的角色的所有者,如马克思所说,这个分工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分工范围,“生活本身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1]。青年的自然性质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性质,这种特性“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青年的特殊性就在于没有成为近现代经济社会分工的产物。青年运动就是一种“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2]的社会实践。20世纪青年运动的历史是一部燃烧着挑战精神和远大理想的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社会实践的历史。 20世纪初所出现的青年崇拜的现象,是近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纯粹的人、抽象的人、自然的人的憧憬和崇拜。20世纪至21世纪初期,各国青年运动的出现是自发的,因此,青年现象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突现”,一种连接世代与世代之间的继承与创新的历史现象。世代与世代之间的交替并不是对知识的反省,或是对传统简单的模仿,而是一次次对人的发展可能的探索和挑战。如果仅仅是继承的角色,如果没有出现代沟等世代之间在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青年现象就不会很突出。但更为重要的是,青年现象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的崇拜与实践。如何使得这种愿望能够变为可能,各国政府以及政党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组织,希望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通过合理的教育与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的精神,创造出一代新人。从19世纪末的德国青年运动开始,日本、苏联、中国等国家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进行了巨大规模的实践。其中,发达国家的青年运动在20世纪的70年代大致停止;中国的青年运动到90年代也逐渐转型,但国家对青年的组织与实践并没有停止。到了21世纪,阿拉伯的青年运动突然兴起,又很快地平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外,各国的青年运动大多是属于反体制的运动,是一种世代交替时出现的代沟。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则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上,继承了早期青年运动或青年崇拜的理念,在集体主义等政治与道德的教育中体现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确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青年是参与了创造近代和现代历史的话,那么,21世纪的青年研究是否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的关系入手呢?或者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青年评价的主要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幻想,一种神话,或是一种可能。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是否应该通过青年来达到这个目的?在21世纪青年作为一种理念是否还应该继续存在下去?或者说,近代或现代国家的存在才是青年作为一种理念存在的理由;或者只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青年研究的核心是青年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的一种社会实践。19世纪末期,从马克思到其他的主要思想家都认识到当时的年轻人有可能超越上一个世代的局限,在物质上、精神上、身体上、社会上全面地超越前人,是一种至今为止从理论上对人所做出的最高的评价。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理念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 人的全面发展与青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出现才导致青年概念的出现;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实践,导致了青年现象和青年运动的展开。但是,这种对应的发展很快被近代国家的兴起所带动,被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国家化,卷入到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历史变动中去,成为超越阶级社会的一种特殊力量。同时,在世代与世代的交替中,青年也成为新事物的载体,和旧时代存在明显的基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的代沟。当人们认识到某一个社会开始趋于保守化时,一般不是指这个社会成年人的保守化,而是指年轻人的保守化。如日本社会整体上趋于保守,从根本上来说,是和年轻一代的保守化分不开的。虽然日本青年的保守化是一种脱意识形态化、脱政治化的与社会融和、妥协的倾向。对为什么会出现年轻人的保守化倾向,有各种不同的解释,重要的是这种政治价值观的保守倾向的存在。因为它显示出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先锋的角色而满足于一种依存的地位。 青年的出现应该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目标,成为一种可能的时候,青年作为一种实践的载体出现了。青年的概念,青年的本质最主要的不是年龄的差异,甚至不是青春期,而是其没有被社会化、没有被角色化、没有被职业化,是社会分工前的“人”,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人。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用大量的篇幅谈到了对自由时间的运用,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基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财富的尺度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3]。因此,青年最大的特征是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的异化之前的人。德国青年运动的研究者W.拉卡指出,“参与青年运动的年轻人,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在追求人格的全面发展”[4]。他指的是20世纪初期德国的青年运动的目的,是批判不能够帮助青年实现理想的德国社会。而克服由于分工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则是青年运动以及青年反抗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