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荡与青年工作

——关于国外社会骚乱中青年问题的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丹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张素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馆员。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逐渐演变出一股社会动荡浪潮。此起彼伏的社会骚乱给相关国家的青年群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分析了全球范围的社会动荡现象,认为关注青年问题及青年工作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世人很难把“安宁”、“平和”、“完美”的国度与“动荡”、“骚乱”、“暴力”的社会混为一谈。但就在2013年5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连续发生骚乱,数百名年轻人在城区内砸窗、投石、焚烧汽车。国际媒体纷纷用“骚乱令瑞典和平绿洲的声誉陷入危机”、“瑞典的完美社会梦想化为灰烬”来报道这次骚乱。这并不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度少有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动荡中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骚乱的主体。本文将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分析认识近年来国外社会骚乱中的青年问题。

       一、全球范围的社会动荡现象及其中的青年角色

      自从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性的社会动荡浪潮随之而来。在见识了希腊围攻国会的疯狂、英国街头暴乱的火光冲天,以及爆发于西班牙、以色列、埃及等国家各种游行示威活动后,“占领华尔街”的出现以及完美国度发生的“瑞典骚乱”反倒显得不那么令人震惊了,在这其中年轻人变身为最不稳定的破坏性力量。一阵阵席卷世界的社会动荡、群体骚乱真真切切地出现,而其起因、过程、结局、影响,以及青年群体的状态如何,我们在此作一个简单介绍。

      1.法国巴黎骚乱

      2005年10月27日,在巴黎附近的克利希苏布瓦市,2名少年移民为逃避警察追捕,躲入一个变电站,遭高压电击致死。事后众多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警察追捕导致少年死亡,并开始焚烧汽车,与警方发生冲突。在最初几天骚乱行为逐渐减弱之时,警方向躲进清真寺的骚乱者又投掷一枚催泪弹,同时,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发表强硬讲话,决心“清洗”社会“渣滓”,引起宗教界强烈反感,青年的抵触情绪再度被激发。截至11月7日,全国共有4300多辆汽车被焚毁,近千人被捕。随即这场骚乱愈演愈烈,其活动范围迅速蔓延到法国全境,并涉及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自11月9日法国开始实施宵禁[1]。在这场法国巴黎社会动荡中,青年是骚乱发生的直接诱因和骚乱扩大的主要推动者。肇事者主要是居住在城郊贫困街区的阿拉伯移民后裔,年龄在12~25岁之间。巴黎南郊一个工厂内150个“汽油炸弹”的6名制造者均为18岁以下的青年。在被警方拘留的人当中,95%的为年龄不超过25岁的青年[2]。

      2.突尼斯茉莉花革命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迪布吉德市的26岁青年穆罕默德·布瓦济兹在该市警察局门前自焚。布瓦济兹大学毕业后一直未有正式工作,靠贩卖蔬果养家糊口。当天,执法警察以无证经营为由没收其推车并施以殴打,布瓦济兹向政府申诉未果后购买汽油、浇身自焚。其自焚照片在突尼斯互联网迅速传播,引起当地民众的同情与愤慨。当天,西迪布吉德市百姓上街游行抗议高失业率和物价上涨,并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10余名民众被捕。22日,西迪布吉德市另一名青年爬上电线杆高喊“不要贫穷、不要失业”后触电自杀,再次激起公愤,抗议活动蔓延至周边城市。此后失业者自杀、自焚现象屡有发生。24日,西迪布吉德地区一抗议者遭警察射杀身亡,示威者与地方安全部队对峙升级。25日,民众抗议活动扩展至凯鲁万、苏法克斯等大城市,27日蔓延至首都突尼斯城,游行市民声援西迪布吉德居民,被警察驱散。2011年1月14日傍晚,突尼斯这个非洲首富国家总统本·阿里与政府总理格努西紧急磋商后弃权外逃。突军队接管全国,突众议长迈巴扎代行总统职权,总理格努西受命组织联合政府。据凤凰卫视2011年1月18日消息,突尼斯的这场以国花命名的“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和中东很多个专制国家引起了模仿效应,在毛里塔尼亚有一名男子17日在总理府前自焚,在阿尔及利亚过去几天至少四个人自焚,而在埃及一名男子17日在国会前自焚。

      3.英国伦敦骚乱

      2011年8月4日,已有4个孩子的29岁黑人马克·达根乘坐一辆出租车在伦敦街头遭警方拦截,双方随后发生枪战,达根身中两弹当街死亡。达根当街死亡的消息见诸报端后,一些民众对警方在公共场所以暴力方式抓捕嫌疑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在达根亲友的组织号召下,当地时间8月6日傍晚,大约300人聚集在位于伦敦北部的托特纳姆区警察局附近,从伦敦城北郊的托特纳姆开始,一场示威活动突然演变为暴力事件,一些青年在夜色中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断交通,占领高速路,劫掠店铺,用砖块、酒瓶围攻警察,而且暴力活动迅速在曼彻斯特、伯明翰、布里斯托、诺丁汉和利物浦等地蔓延开来[3]。伦敦骚乱的起因是黑人被杀,但骚乱参加者却不仅仅局限于少数族裔人群,也有相当比例的白人,甚至还有不到10岁的儿童。一位年仅7岁的儿童抢劫,接应的人竟然是他妈妈。参加伦敦骚乱的主体是年轻人。他们打砸抢烧,是害人者,但同时也是受害者[4]。据美国CNN 8月11日报道,伦敦骚乱导致3000余人被逮捕,200多名警察受伤。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最严重的社会冲突事件,骚乱已让英国损失1.61亿英镑,给英国的经济复苏带来重创。英国首相卡梅伦11日在议会宣布,英国骚乱趋于平息,政府将进一步调查骚乱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4.美国占领华尔街

      2011年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席卷全美,从“占领华尔街”发展到“占领华盛顿”,“占领芝加哥”。这场由中产阶级发动的街头运动有一个显著特点:参与者大多是年轻的美国人[5]。10月29日,美国东部遭遇罕见的十月暴雪,纽约气温骤降至零度。但这并未击退“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们,他们在祖科蒂公园搭起了5米见方的军用帐篷,用以抵御极端天气,誓将抗议进行到底。10月5日,当天至少有39个工会组织参加了“占领华尔街”的游行,其中包括公共部门雇员联合会、运输产业联合会和教师工会联合会等“大块头”。美国各大工会的加入,为这场游行注入了更加持久的动力。这意味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诉求被大多数美国人认可[6]。10月15日,“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蔓延到了世界各地。下午2时,来自意大利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失业人员、临时合同工及社会各界的人士,在罗马举行声势浩大的“愤怒者”游行示威,参加游行活动的人数达15万人。中午,众多英国民众发起“占领伦敦证交所”活动,打出标语喊着口号,聚集到伦敦证交所外抗议。中午12时,约5000名德国各界民众聚集在德国法兰克福市的歌德广场举行主题为“占领欧洲央行”的抗议活动。东京六本木的公园及新宿站、日比谷公园等地当天聚集了大量示威者,声援“占领华尔街”运动,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数千名澳大利亚民众聚集在悉尼市中心的“马丁广场”举行和平示威活动,以响应美国纽约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7]。当地时间11月15日凌晨美国纽约警方展开突击行动,对“占领华尔街”活动的大本营曼哈顿祖科蒂公园进行彻底清场,“占领华尔街”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