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展取向的青少年社会政策

——以闲散青少年群体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权福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科研处,山东 济南 250014 权福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硕士,主要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目前我国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与管理模式中表现出了政治性、控制性、补救性以及短期性特点。社会工作有必要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增权理论等理论视角,积极探索和构建发展取向的青少年政策。要研究青少年发展状况,重视青少年成长环境建设;聆听青少年声音,制定青少年发展规划;提升青少年社会资本,建立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流动加速,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特殊群体就业困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青少年由于失学、失业而游离于学校和职场之外,日渐边缘化而陷入弱势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保障弱势青少年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构筑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针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于2010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的通知》(综治委预青领联字〔2010〕3号),要求各省市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机制探索。全国确定了北京市、青岛市、泰安市、大连市、长沙市等16个基础相对比较好的试点城市,对闲散青少年群体开展试点工作。从这两年多的运行情况看,我国在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与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在对目前我国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由社会工作有关理论视角,提出构建发展取向的青少年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与管理现状

      1.闲散青少年现状与特点

      闲散青少年是指年龄在6~25周岁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失学”主要是指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失业”主要是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年龄25周岁以下,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失管”主要指以下两部分群体。一部分是由于父母离异、外出务工、家庭特殊情况等原因,失去有效监护并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青少年;另一部分是初中毕业未升学的青少年,这部分群体有的未满16周岁,没到法定就业年龄,有的虽然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仍属未成年人。闲散青少年由于处于无人监管、无人控制、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的不利生存状态,他们的成长将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且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

      第一,文化程度较低,自身能力不足。据山东省的调查显示,闲散青少年群体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以下的占33%,高中、中专的占37.7%,专科学历的占17.6%,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占11%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差是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闲散青少年的主要特征。而文化层次较高的闲散青少年,或者是没有找到理想的职业,或者因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与面试技巧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受过挫折。几乎所有闲散青少年都对自我缺乏定位,社会适应能力弱,缺乏竞争意识与能力,缺乏相应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第二,朋辈群体同质性高,家庭教育缺失。据山东省的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感到没有知心朋友的占67.2%,少数甚至没有朋友。朋友类别中,已经工作的接近一半,超过四分之一的朋友处于失业状态。加上闲散青少年一般来说都缺乏家庭的监管,闲散青少年的社会支持不足。

      第三,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有些闲散青少年就业愿望十分强烈,但由于自身的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工作经验,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失败;还有的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想从事高收入、高福利的工作,享乐主义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另外,闲散青少年一般都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调查显示,56.4%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定期规划未来的学业或工作;55.8%表示自己没有长远的人生目标②,很难开拓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第四,心理压力较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闲散青少年由于缺乏常态的成长发展环境,主动脱离主流社会生活,造成很多的心理问题。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社会闲散青少年中,感到有生活压力的占77.8%,有被人看不起感觉的占57.9%;家长唠叨让其心烦的占77.6%;有12.5%会经常感觉到自己没有感兴趣的事情,有时有这种感觉的也超过了半数,占54.0%③。

      2.闲散青少年服务与管理的现状

      《关于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的通知》指出,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服务,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信息管理网络,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联系管理机制,纳入基层综治工作平台体系,动员各种力量,分年龄段、分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根据通知精神,各试点城市积极行动起来。例如,山东省团省委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中央的各项要求,紧密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明确了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细化措施、保障机制和职责分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帮扶机构。福州团市委成立鲲鹏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从社会筹集力量,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社区青少年社工队伍,对社区闲散青少年进行摸排,按照闲散青少年问题严重程度分红、橙、蓝三类,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厦门团市委通过组成社会工作小组的方式,进入社区开展服务,形成以社区为平台、以机构为依托、以政府资源为主导、以社会资源为补充的社会工作发展方式;北京市海淀区主要以“梦想助飞”工程为平台,实施“一二八”计划,建立动态数据库;陕西省宝鸡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启动了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点工作,组建了市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在街道、社区、学校等场所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统一命名为“青春驿站”,并在劳教所、法院、检察院等基层单位设立联系点,依托专业化队伍、志愿者队伍和义工队伍开展了个案帮扶、困难救助、社工讲堂等工作,着力解决闲散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困扰、家庭代沟、厌学逃学等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