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运动对“县域青年”工作的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述宝(1963- ),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市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河南 郑州 450042)。

原文出处: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西方新青年推动新社会运动,促使西方政党的执政方式发生转变,极大震撼了西方社会;我国“县域青年”近几年也一直是社会抗争事件的主要力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了解、学习、借鉴西方国家青年工作的新理念、新政策及其成熟的应对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我国实际,创新性地做好“县域青年”工作,从而正确处理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4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13)05-0065-06

      新社会运动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学生运动、和平运动、反核抗议运动、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同性恋权利、妇女权利、动物权利、选择医疗、原教旨主义宗教运动、新时代运动、生态运动,等等[1]。在西方新社会运动中,青年作为最活跃的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社会运动的兴起,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引发了学界和政治精英的深刻思考,促使他们探索青年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政策,进而总结出一些较为成熟、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正确处理我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素材。

       一、新社会运动与青年

      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曾提出一个理论判断,“青年人是反抗、不稳定、改革和革命的主角。历史上,存在着大批年轻人的时期往往与发生这类运动的时期重合”[2]。新社会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很清楚地反映出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

      新社会运动的前史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西方青年反文化运动。50年代末,反文化运动最早在美国出现。二战后,美国经济大幅增长,出现了“富裕社会”。在社会急剧转型中,文化和价值观跟不上物质世界的变化速度,即物质和精神价值脱轨,传统价值观备受诟病,而新的价值观却没有建立,价值选择出现真空。正是在价值观的极度困惑中,青年掀起了一场反叛西方主流文化的运动,俗称“嬉皮士”运动,其核心理念是“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如性解放、摇滚乐和吸大麻等,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实际上这是各种越轨违法的反叛行为。到了60年代,美国青年的“亚文化”像传染病一样在西欧广泛传播,发展为“新左派运动”,即以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为主体,对当代工业文明社会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进行批判甚至暴力改造的激进的社会文化抗议运动,其高潮是1968年法国学生掀起的“五月风暴”。青年在校大学生发动的造反运动从巴黎蔓延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并辐射到整个社会,妇女、工人和相当一部分社会阶层也卷入了这场运动,对法国和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场由青年引发的造反风暴,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从现在的历史高度看,1968年运动是一个历史拐点,是新社会运动的第一个雏形,它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理念,准备了基础,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社会运动在70年代以后的全面现身。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反对工业社会环境污染的绿色生态运动和反对冷战的反核和平运动为中心,新社会运动在西方大规模崛起。参与新社会运动的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劳伦斯·威尔德分析指出,一般说来,生态运动、女权运动、和平运动、第三世界反经济帝国主义的斗争、反种族主义运动,构成了新社会运动的五种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其中,又以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为最成熟、最主要的两大运动形态[3]。我们以新社会运动的主流——生态运动为例,窥见青年对新社会运动的推动作用。生态运动包括当代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反核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是一种广义的“绿色”思想和运动。196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生发起生态运动,随后它作为一种思潮迅速向欧美各国扩展,许多国家出现绿色和平组织或绿党等民间组织或政党或学术团体,使生态运动在世界蓬勃发展,形式亦日趋多种多样。例如,1988年法国、英国、比利时、瑞士等西欧国家保护生态青年组织联合组成西欧保护生态青年组织,民主德国的青年组成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等等。

      90年代后期,在西欧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可视为新社会运动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在这场运动中,各种类型的新社会组织纷纷投入,共同演绎了信息时代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抗议。与七八十年代的新社会运动相比,介入反全球化运动的社会人群更为多元,社会成分更为复杂,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青年一直是抗议活动的主体。这一点从体现新社会运动最新发展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可以得到清晰反映。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解放广场。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竞争及社会不公正。抗议活动迅速扩展,到2012年,已波及美国120多个城市,并蔓延到了法国、英国、希腊等国。在这场波及面广、影响大的抗议活动中,运动的发起者、参与者、组织者绝大多数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中很多人来自美国左翼及弱势群体,面临各种经济困境,或失业,或背负巨额贷款,或父母的房产被银行收回,流离失所。

      新社会运动的历史演进雄辩地证明了新青年在新社会运动中的强力推动作用。究其原因,青年易冲动、自我约束力差、易受外部影响的特性决定了其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原因之一;但笔者以为除开青年自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客观原因。其一,青年高失业率。经济边缘化的失业青年是造成社会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青年失业问题一直不容乐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欧元区失业率再创11.4%的新高,失业人口一年增加了214万,目前已经超过1800万,且随着危机国家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就业形势仍将继续恶化;特别是青年就业面临巨大挑战,25岁以下青年平均失业率为22%。重债国的情况尤为严峻,如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的青年失业率为30%,西班牙和希腊甚至高达50%。卡里·菲林汉姆认为,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正在世界各地埋下不稳定的因素,因为经济边缘化的失业青年是造成社会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从历史上来看,青年高失业率和政治不稳定及社会动乱往往同时出现[4]。其二,文化冲突。人类社会是经济、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社会的进步理论应是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相互支撑,但在历史实践活动中,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急剧动荡时期,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很难同步跟上物质世界的变化速度,往往是旧的价值体系打破了,而新的却未及时树立,造成物质和精神价值脱轨、现代生活和过去的传统文化价值的游离。思想的迷茫很容易让青年走向反叛,从新左派运动、法国青年学生运动到绿色生态运动都说明了这一点。其三,诉求渠道梗阻。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成功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因为它能够将不满情绪和不同意见适时宣泄与表达,能够适时调适与消减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强度与烈度,有助于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避免社会秩序的混乱,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局面。设若诉求渠道梗阻,青年人参政意见诉求表达不畅,不被重视,就会通过其他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新左派运动即是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科技万能的“神威”下,个性消失感越来越强的青年人,面对人性需求的冷漠,在毫无人情味的机器的控制下,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加之对越战厌恶和参战的恐惧,终于催生了新左派运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