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构建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新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张新民(1967- ),男,研究员,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资源共享(北京 100038)。

原文出处: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内容提要:

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是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整个工作体系的效能起着关键作用。文章着重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实现相关方利益平衡的主要机制,针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功能的设计原则、内容设计与拓展等提出建议和设想。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6 期

字号:

       1 引言

       科技报告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其制度体系的建设和推进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基础信息,为社会公众了解和利用国家科研成果提供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9月,科技部启动了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并于2013年4月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进行科技报告试点,开展“十一五”以来科技计划立项项目(课题)的科技报告回溯与呈交工作[1]。截至2013年12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共呈交科技报告1.5万份,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回溯工作基本完成。作为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切实实现科技报告的共享服务功能,成为科技报告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在前期研究设计和运行实践基础上,着重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强化主体关系和利益平衡的主要机制,针对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功能的设计原则、服务内容、系统拓展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设想,以期为建成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2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要素构成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是一个包含了报告呈交、加工和审核、收藏、服务与利用等流程的集成体系,通过科技报告资源在作者、管理者、用户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彼此关联而形成了信息利用与共享网络,这些在科技报告资源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涉及包括多个主体和客体的要素集,实际上就构成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

       2.1 系统客体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客体,即科技报告资源,是以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项目为母体,以项目实施过程、进展和结果为主要内容,依照规范化元数据格式撰写,经过对文献数据的深度加工,实现共享服务。科技报告不同于其他的文献类型,它承载着丰富的科技信息,主要包括过程信息、数据信息、机构信息、人才信息、投入信息、产出信息等。

       (1)过程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科技文献,科技报告主要是呈现科研过程,与期刊论文和专利有着明显的差异。期刊论文需要经过同行评审,对其内容的独创性有严格要求,篇幅有一定限制,主要呈现其研究结果,对研究方法、试验过程、中间结果等描述较为简单[2]。专利是对科技活动中创新部分的提炼,主要对技术和产品进行定格表征。与期刊论文和专利相比,科技报告的内容更具系统性、实时性和动态呈现的特征,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教训。

       (2)数据信息:科技报告的数据信息是伴随着科研过程持续产生的,与研究过程方法相对应,形成了对科研行为与数据的因果关联。通过对大量过程数据的研究分析,科研人员可以总结科研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明确的指向。

       (3)机构信息:机构信息是科技报告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报告呈交单位在获取政府资助过程中一般须经过同行竞争和专家评审,是国内各技术领域的优势单位。对机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选择优势单位提供重要参考,为成果转化机构提供可信的技术供给评价依据,为机构本身提高社会影响力提供展示平台。

       (4)人才信息:基于同样的原因,科技报告作者信息可以为人才评价、激励和流动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3]。对科技报告人才信息的利用,有助于实现人才评价由一元向多元标准转变、从重学历资历向重能力业绩转变,形成人才与资本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机制,促进人才与其他创新要素的融合。

       (5)投入信息:科技报告元数据中包含科技项目财政投入信息。对财政投入数据的研究分析,可以体现国家决策目标导向,引领社会资本和其他创新要素投向,提高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同时,政府部门在财政科技投入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能够为财政资金投向调整提供事实型数据支撑,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水平。

       (6)产出信息:科技报告是科研过程和结果的综合呈现,是科研产出的重要表达形式。与论文、专利等文献共同构成点面结合的科研产出载体。科技报告可以通过与其他产出形式的知识组织,呈现特定研究工作的全景,有效避免信息碎片化,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2.2 系统主体

       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主体主要包括科技报告作者、科技报告用户和科技报告管理者。其中,科技报告作者,包括科技报告的完成人和提供者,是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承担者和项目产出的重要成果。科技报告管理者负责从科技报告的呈交至服务利用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科技报告用户是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中的关键性主体,用户的需求是服务系统功能实现的根本动力和归宿。具体地,科技报告系统将重点面向社会公众、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决策支持机构等几类用户开展科技报告服务。这4类用户对科技报告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也应各不相同。

       (1)社会公众:科技报告是财政投入产出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科技投入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主要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从本质上看,公共财政投入支持的科研活动,是一种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4]。了解和利用科技报告是作为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因此,科技报告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以保障社会公众对财政科技投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为重点,向公众呈现财政科技投入的领域投向、支持对象和产出绩效,使公众对财政资源配置行为实施监督;另一方面要满足公众提升科技素养、了解国家科技实力、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鉴于社会公众的实际情况,所构建的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应向社会公众提供简单便捷的查询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内容摘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