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研发创新:被忽视的中小企业创新另一面

作者简介:
郑刚,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刘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58;徐峰,杭州国信证券,杭州 310058;彭新敏,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传统创新研究把研发(R&D)视为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广大中小企业所进行的一些并非基于研发的多样化创新活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与企业创新实践表明:研发并非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主要和唯一的方式,不进行研发也可以创新并取得很好的创新绩效。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非研发(non-R&D)创新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初步总结出四种典型的非研发创新模式。最后,通过天语手机案例加以初步验证。研究认为,非研发创新是我国大量不具备正式研发机构和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低成本、有效的创新途径,但却被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创新政策长期所忽视。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0 引言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这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然而,学术界及产业界一直以来都将创新与研发等同看待,认为研发是创新的唯一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过于高估了研发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也忽视了大多数不具备正式研发机构和研发能力,或研发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所进行的一些并非基于正式研发的多样化创新活动。欧洲近年来进行的一系列创新调查也在挑战着这一传统观点:第三次欧洲创新调查(CIS-3)表明,在1998-2000年期间有一半左右企业的创新活动是基于非研发(non-R&D)的,2007年针对欧盟27个国家的“创新晴雨表调查”(Innobarometer)也得出了相似结论[1]。

      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重要,但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显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调查显示,在我国有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创新性的中小企业约占97.4%,而68.8%的中型企业没有进行研发活动,小型企业的这一比例更高达84.0%[2]。这也充分说明了研发并非中小企业的唯一重要创新模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重挑战,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3]。然而,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以及创新政策大多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为着眼点,如Arundel等(2008)研究表明,在欧洲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资金中,大约95%用于研发,仅有5%用于支持非研发创新活动[1]。对于那些研发能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现有基于大中型企业创新实践和研发活动的创新理论和创新政策指导性有限。在这种理论和实践背景下,探索中小企业如何通过独特、有效的基于非研发的多样化创新途径提升创新能力,从而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研发与非研发: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发对于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作用性毋庸置疑4-5],但不可否认的是:研发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仅仅包括研发[6];高研发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高业绩回报,除了正式的研发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非研发创新活动[7]。例如,Dosi(1988)认为,创新可以是“寻找、发现、实验、开发、模仿或采用一种新产品,新生产工艺,新组织形式”[8]。Lundvall和Johnson(1994)指出,干中学、用中学、互动中学、生产中学、寻找中学应该被视为创新的基本来源[9]。Jensen等(2007)进一步总结了两种基本的创新模式: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创新模式,即“科学—技术—创新”,主要是研发驱动的;另一种是基于经验和工艺流程的创新模式[10]。创新一词通常指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开发和改进,但是组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创新,如通过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技巧和组织结构等都可以进行创新[11]。

      创新能够在研发水平很低,甚至不进行研发的行业和企业中产生[12]。Evangelista等(1998)对1993年欧盟创新调查(CIS)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研发费用仅占到总创新费用的20%,而用于非研发创新活动的费用,如设计和试生产就分别占到了10%和11%[13]。

      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研发统计数据可能容易引起误导,因为这些小企业通常并没有正式的研发机构[14-16]。因此,很多非研发的创新活动被创新调查和政策忽略掉了[1,17]。事实上,非研发创新活动在中小企业中发生得非常频繁[18],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12]。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出现了关于非研发创新活动的研究,对企业中存在的研发之外的创新活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销售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活动[7,14-15,17-18]。其中,Brouwer等(1997)对荷兰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中的非研发创新活动进行了研究,包括申请专利和许可授权、设计、试生产、工装加工、人才培训、市场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等活动[17]。Hansen和Serin(1997)以及Sterlacchini(1999)也对企业中的非研发创新活动进行了探讨[7,18]。但早期的相关研究很零散,并未正式提出非研发创新的概念。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是Arundel等(2008)和Som(2012)的研究,分别从活动层面和组织层面对非研发创新进行了研究。Arundel等(2008)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非研发创新,从文献中总结提出了四种非研发创新典型模式,文中基于Innobarometer 2007年调查(IB Survey)数据分析表明,进行研发和不进行研发的中小企业在绩效上没有显著的差异[1]。Som(2012)对进行研发和不进行研发的企业进行了对比,并总结了德国制造业不进行研发的企业五种创新类型,即知识密集型产品开发者、顾客驱动型的技术工艺专家、临时性的B2C产品开发者、低创新性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产量灵活的专业化供应商[19]。

      1.2 非研发创新概念界定与辨析

      “非研发”一词虽然很早就在文献中被学者提及,但概念大都很模糊,主要涉及创新性的生产资料、设计、申请专利和许可授权、生产启动、工装加工、人才培训与招聘、市场研究、咨询顾问等活动[6,12,17-18]。本文认为,非研发活动与非研发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所有研发之外的企业活动;而后者是指研发之外的创新性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具有创新性或者与创新的实现有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