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性创新的创新方法探索:从TRIZ到直觉创新方法

作 者:
涂舒 

作者简介:
涂舒,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经济学,北京 100872

原文出处:
科技与经济

内容提要:

TRIZ理论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发明问题的逻辑解决方式,但也易于陷入“技术路径依赖”和“心理陷阱”。从技术追赶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新的创新环境下,寻求的是更具有“破坏性创造”能力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在理清TRIZ等逻辑创新方法的理论困境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直觉思维和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直觉式创新方法模型,并运用复杂系统论的方法进行思维创新模拟,打开直觉创新的神秘黑箱,为完善创新方法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0 引言

      技术创新方法,经历了近代从头脑风暴、形态分析法、5W2H法到TRIZ方法的发展,到现代也涌现出了中山正和法、信息交合法、六顶思考帽法等,内涵与体系不断地被丰富和完善。其中TRIZ理论被认为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技术创新方法,并被美、日等国家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的技术研发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技术改进和进步的效率。TRIZ创新方法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其应用主体是高水平的发明家和工程师[1]。

      有研究显示,在技术创新中使用TRIZ方法,可以降低尝试次数和错误迭代,降低对共同资源的需要,使用演化的方法为新产品的想法证明方向[2]。TRIZ等技术创新方法是从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问题视角出发进行的理论探索,能够较好的描述逻辑型创新的路径和行为特征,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创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

      不过,创新方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哲学层次的创新方法、横断科学(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的创新方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创新方法。TRIZ技术发明方法只是创新方法中的一种,不能用TRIZ方法代替全部创新方法。从创新罗盘的角度看,TRIZ技术创新方法过分强调逻辑型问题解决并且关注结果,忽略了重视过程的直觉思维创新方式。基于直觉思维创新方式的原始性创新是对未来市场、技术、产品、发展方式的探索和开拓,其涉及的领域需要逻辑分析基础上大量的想象、直觉、顿悟、试错的碰撞产生火花。有研究表明,过去一百年来的科技创新中有一半来自直觉式创新。如果说TRIZ法是基于产品进化趋势的客观启发式方法,那么直觉思维的创新方法是基于超常型默示知识[3]的主观启发式方法。另一方面,不仅是方法上的创新,还要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

      对技术创新内涵的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发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除了形式上、公式上、规则上进行发明创造,更要理解和具备创新的精髓和灵魂。TRIZ等技术创新方法是在避免多次试错和直觉灵感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失败和直觉恰恰是产生原始性创新的源泉。失败、试错、直觉创新的过程本身无法复制和遵循固定模式,然而,通过研究直觉式创新的内涵、诱导机制和作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培养直觉式创新的氛围,弥合创新罗盘的缺口。

      1 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理论困境

      基于技术创新逻辑过程和分析规律的TRIZ方法能使创新者和企业减少试错过程,提高创新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找到创新的“捷径”,但却难以完整和深刻揭示原始性创新(熊彼特眼中“破坏性创造”)的内涵机制,这是其最大的理论困境。依据TRIZ理论的发明者不自觉地在一种被称作“心理惯性”(psychological inertia)[4]的领域来寻求解决方案,形成根据自身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路径依赖,而忽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想法,很难产生突破性的原始性创新。从创新系统的角度看,TRIZ及其衍生的方法只能解决部分适用于将特殊问题抽象化为一般理论,再用启发式方案寻找特殊解决方法的创新问题(见图1)。

      

      图1 系统性创新的技术方法

      但是现实同时表明,许多特殊的创新问题,从重大的科学发现到未来先进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仅依靠范式来抽象、提炼、重组的话,很容易陷入“技术路径依赖”和“心理惯性”(psychological inertia)。一旦陷入此种思维和方法陷阱后,原始性创新很难被“创新”出来。因为一旦创新点及其解决方案不在“心理惯性”的技术模式路径下,理想的解决方案来自于发明者的知识以外的领域,按照TRIZ理论进行创新会增加试验、试错的次数,并且其创新方向很可能越来越偏离可能的创新点。这种情况下,TRIZ方法反而增加了创新的成本,降低了创新的效率(见图2)。

      

      图2 TRIZ方法中的“心理惯性”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方法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不应当或不仅仅应当建立在发明专利抽象出的理论规律中。事实上,结合了历史经验与未来趋势的国家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内涵是创新方法理论的逻辑起点,多样化的创新思维和超常型创新性人力资本是其核心支撑。为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偏重于逻辑型创新的创新方法体系,有必要在明确直觉式创新模式与方法的内涵基础上,深入探讨基于直觉思维和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直觉式创新的模型与方法实现。

      2 技术创新方法理论的新型理论模型:直觉思维的创新方法(IMI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