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的创新机制

作者简介:
辜胜阻(1956-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研究方向: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创新、宏观经济与新兴产业;李洪斌,王敏,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本文认为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从“口号”到“行动”的关键在于要把“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构建起合作创新、利益引导、风险分散、人才激励和文化促进五大机制,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4 期

字号: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廉价要素支撑的中国低价工业化模式已不可持续,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揭示了新发展方式的新动力[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基于此,本文力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具有哪些发展特征;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哪些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一、创新驱动的“国家意志”需要转换为“企业行为”

      创新驱动战略是什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发展阶段、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和财富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是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之后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如图1)。在这一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将从主要依赖天然资源、自然环境、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和大规模资本投资转向主要依靠企业创新,更加强调生产效率和先进、高级的技术。国家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在技术与产品差异。产品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意愿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许多产业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所有关键要素不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交互作用的效应也将达到最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演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图1 国家竞争优势的四个发展阶段

      

      图2 中关村创新驱动型经济生态示意图

      波特理论中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体现为以企业创新主导、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和更先进技术水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2]。中国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仅是因为创新有助于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突破资源环境瓶颈[3],还在于中国不能再错过新的科技革命[4]。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看创新在国家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是否存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5]。我们认为,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以企业为创新的核心主体、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以分散创新风险为重要着力点、具有深刻文化根植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具体表现为五个特征:

      (一)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

      创新的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他指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经历了众多学者不断发展完善之后,目前进一步被放置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6]。从创新发生的全过程看,创新是由用户需求、技术研发、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标准监督和用户反馈等多个环节构成,涉及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主体以及消费者、供应商等推动力量,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在创新驱动战略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支持的主体。各类主体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创新驱动型经济的重要判断标准是是否存在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研和研发机构、风险和创业投资、科技企业家等创新要素的高度集聚和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主体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交流社区、天使投资、创业孵化以及法律、金融、广告营销等一系列专项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创业创新(如图2)。中关村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生态初步形成,创新溢出效应逐步显现。

      (二)创新驱动战略是以企业为核心主体,强调价值的实现和利润的获取

      创新驱动战略虽然参与主体众多,但落脚点在企业。真正的创新动力应该从企业的本质去找,那就是利润。因为企业并不是天然地需要创新,但却是天然地需要利润。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的综合过程[7]。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获取商业利益”,而其核心则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即以市场导向来进行技术创新。创新价值的实现才是创新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创新成效的基本依据。不坚持创新的价值实现,蕴藏在社会中的巨大的创造积极性行将泯灭[8]。企业正是实现市场价值这一创新最重要环节的完成者。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关键是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