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因素研究与展望

作者简介:
张玉利(1965- ),男,吉林集安人,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创业与创新管理、组织理论和管理教育(天津 300071);杨永峰,南开大学商学院;秦剑,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提升的实践需求与理论导向,依托ISI Web of Science系统,对2000—2011年间国外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机制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全面检索,并结合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的期刊评价标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表论文的年度分布、数量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及被引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深入评析了发表论文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总结了当前国外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02 期

字号:

       0 引言

       大学技术转移是指将大学中的新技术发明产品化、商业化,并最终实现其市场价值的系统过程[1]。随着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有了很大拓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把学术创业活动视为在完成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使命之外的一种必然要求和自然演进,大学专利许可、学者创业、衍生企业创建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逐步兴起,推进技术转移、促进科技发明的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也成为研究型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路径。

       近年来,我国大学的技术转移实践获得了蓬勃发展,在科技部2008年8月公布的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包括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内的19所以大学为依托的技术转移机构名列其中,在2010年9月公布的第二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中,又有13所以大学为依托的技术转移中心或科技开发部门名列其中。但总体来看,与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相比,我国大学技术转移在发展模式和战略定位等方面仍处于完善和探索阶段,大学技术转移绩效不容乐观。分析表1可以看到,尽管我国高校在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及合同出售上已分别从1995年的1845、1255和364项提高到2008年的40610、17418和1311项,大学技术转移收入也从1995年的近3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近20亿元,但冷静分析一下会发现,当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效率仍然偏低,年均技术转移率还不到10%,其中2008年为7.5%,2007年更低,仅有5%的授权专利得到了转让,与美国等发达国家40%以上的转化率相比相距甚远。

       根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协会(AUTM)2002年对北美76所大学的调查统计,仅在1999年这些大学就获得了1.2万多项新发明,其中将近6000项获得了专利授权,当年技术转移成果的商业化带来了409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新创造了270900个工作岗位,并产生了超过50亿美元的税收[3]。与之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移绩效仍然偏低,还有大量的新技术发明搁置在科学家的书桌里未能得到市场开发。对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以“技术转移”、“大学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学者在大学技术转移的模式和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考察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机制的文献非常有限,相关定量实证研究并不多见。鉴于此,本文拟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求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从而推动基础层面的大学技术转移研究,并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随着知识经济与社会创业创新实践的蓬勃发展,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大学在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大学技术转移则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领域并产生倍增放大效益的关键途径,研究在这种情境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驱动因素及其提升机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数据来源与文献计量分析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方法要对一门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现状进行科学描述,普遍认可的研究方法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分布结构为研究对象和基础的文献计量分析技术,ISI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是国际上进行文献研究追踪的重要数据库,本文以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科技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提供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检索系统为数据源,于2012年9月18日以“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university licensing”、“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 spin-offs”、“university spin-outs”、“university start-ups”、“university patenting”等作为主题词进行题名、关键词和摘要复合检索,选择2000—2011年作为时间窗口,共获得论文267篇,剔除那些未针对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一般性研究以及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领域的概念性论文236篇,共得到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论文31篇。

       1.2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

       从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来看(见图1),国外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05年,这一阶段总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增加状态,说明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机制研究逐渐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第二阶段为2006—2011年,这一阶段尽管有小幅波动,但每一年度均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表明大学技术转移绩效驱动机制研究已基本得到学界的认同,研究群体趋于稳定。对267篇文献样本总体的梳理还发现,相关学者在这一阶段认识到理论回顾及整合工作的重要性,撰写了一些理论综述性文章,而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大学技术转移研究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Research Policy》于2005年出版了一期大学技术转移研究的特刊,从而使2005年的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年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