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利己主义”与市场经济[*]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国飞,1961年生,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上饶师专马列、德育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主编《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副主编《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读本》、参编《中西哲学述评》等教材。其中,《民主意识刍议》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原文出处:
上饶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摘要 “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在于: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追求利己和利他的统一。这种价值取向,既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相依性、互助性特点,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原则和道德原则,有助于克服现实生活中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关键词 合理 利己主义 符合 市场经济 价值取向

       关于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一直是伦理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有彻底的利己主义之说,纯粹的利他主义之见,也有利己和利他相统一的“合理的利己主义”之论。在此之前,我们在积极提倡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的同时,基本上也把“合理的利己主义”连同彻底的利己主义加以全盘否定。然而,人类社会生活的相依性和互助性,市场经济的交换性和互利性特点,现实生活中严重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从正反两个方面提醒我们应当正视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合理的利己主义”这个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提出的道德命题到底有没有合理性?这种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现阶段的经济生活和道德要求?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同仁。

      

       一、“合理的利己主义”之合理性

       利己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这一学说从其思想萌芽到成为一种完整系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继经历了粗陋的利己主义、公开的(即彻底的)利己主义和合理的利己主义三个发展阶段或形态。

       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家们从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自然欲望就是人的本性出发,推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号召人们自由地去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初步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学说。人道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总口号是:“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具有。”这句格言出自公元前三世纪拉丁诗人特伦斯的诗,也是后来为马克思所喜爱的一句格言。人道主义者赋予这口号以新的内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道德观,来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主义道德观。意大利最早的人道主义者,被称为人道主义之父的弗朗西斯·彼得拉克(公元1304-1374年)明确而公开地提出,人应该追求尘世的现实幸福,而不要妄想虚无飘渺的天国的幸福。他宣称:“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祀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①意大利人道主义的先驱乔万尼·薄加丘(公元1313-1375年)比彼得拉克更加勇敢和坚定地反对禁欲主义,更为明确地肯定人的七情六欲就是人的本性,在他的著名代表作《十日谈》中,他高度赞美男女之间的爱情:“啊,爱神,你来吧/你带给我一切快乐和希望/给我开辟出幸福的源泉。”②法国启蒙思想家蒙台涅(公元1533-1592年)认为,要求人们放弃现世的物质利益和感性快乐,而去追求什么来世幸福,是荒唐可笑的,是完全违背人的理性和自然本性的。他说:“我们为他人生活已经够了,让我们至少在这余生中为自己生活吧,让我们的思虑和注意返回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安乐吧,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即是去学知我们怎样归依自己。”③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者的伦理思想和利己主义学说,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还没有从理论上去详细论证人的本性为什么是利己的,因而是一种粗陋形态的利己主义。

       英国的机械唯物主义者霍布斯(公元1588-1679年)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去论证人的本性都是趋乐避苦的,因而是极端利己的。霍布斯认为:人和动物都是自然的产物,两者有相同之处即都有一种不自主的生理运动,如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等。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是人有一种由想象力(情感)引起的自主运动,这种运动使人追求或逃避某种事物即趋乐避苦,追求对己有利的事物。按照霍布斯的看法,在人的利己天性中,有三种因素造成人们之间的敌对行为:第一是竞争性,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犯别人;第二是安全感,人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侵犯别人;第三是荣誉感,人为了自己出人头地而侵犯别人。由于人的利己天性,一旦人们共同追求的事物不能使人都享用时,就互相压制、互相摧残,人和人成了仇敌,于是,他得出了“人对人象狼一样”的结论。霍布斯的利己主义观点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彻底的利己主义。这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学说的第二种历史形态。

       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公元1632-1704年)和法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公元1715-1771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霍布斯的观点。他们肯定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但都主张在追求个人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即把利己和利他统一起来,这就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学说的最高形式——合理的利己主义。洛克认为,人是一个有感性、有理性和追求幸福的“含灵之物”,“一切含灵之物本性都有追求幸福的趋向。”④由于人的欲望的驱使,一般人只关心与己有利的事情,而不关心于己无关的事情,只注重当时的现世幸福,而不考虑将来会出现的痛苦。但是,人毕竟是一个有理性的生物,理性能为人达到最大快乐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他说:“人既然是一种含灵之物,所以他便受了自己组织的支配,且不得不受自己思想和判断的决定,来追求最好的事物。”⑤理性使人懂得应以最大快乐为目标,不能由于一时的快乐而忽视将来更大的痛苦,也不能因一时痛苦而放弃将来更大的快乐。例如,豪饮可以一时快乐,却带来呕吐和头痛的痛苦。“因此,人在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各种行动时,一定不看它们是否能引起暂时的快乐或痛苦而定,一定要看它们是否能引起来生的完全永久的幸福而定。”⑥就是说,眼下的短暂苦乐要服从将来长远的苦乐。

       洛克还进一步指出,人们在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时,还必须考虑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和幸福,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幸福而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和幸福。洛克的上述观点,已包含了合理的利己主义的基本思想。他的关于理性调节欲望,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的思想,为后来的继承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