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训论要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要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家训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家训所蕴含的治家、教子、立身、处世等十六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同时剖析了其中的糟粕及局限性,较全面地分析、归纳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传统家训的五个鲜明特点。作者认为批判地继承这笔丰富的伦理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及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

       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认为做到身修、家齐才能达到国治、天下平,故而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序致》)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一

       古代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此外,也有夫妻间的嘱托,兄弟姊妹间的诫勉。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据《韩诗外传》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周公就曾诫子伯禽修养德行,礼贤下士,勿恃位傲人。《国语》中载有公父文伯母教诲儿子勤劳勿逸的“母训”。《论语》也载有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秦汉以来,主要作为家庭道德教育的家训内容十分丰富,种类极其繁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汉代班昭的《女诫》;蔡邕的《女训》;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晋代嵇康的《家诫》;南朝颜延之的《庭诰文》;北齐颜子推的《颜氏家训》(此书对治家修身、求学处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唐代李世民的《帝范》;柳玭的《家训》;宋代司马光的《家范》、《洓水家仪》;李昌龄的《乐善录》;叶梦得的《石林家训》;赵鼎的《家训笔录》;陆游的《放翁家训》;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居家正本》;袁采的《袁氏世范》;元末明初郑文融的《郑氏规范》;明代仁孝文皇后的《内训》;霍韬的《谓厓家训》;庞尚鹏的《庞氏家训》;高攀龙的《家训》;姚舜牧的《药言》;曹端的《家规辑略》;吴麟征的《家诫要言》;陆氏的《温氏母训》;袁黄的《训子言》;清代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训》、《孝友堂家规》;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康熙的《圣谕广训》、《庭训格言》;陈宏谋的《五种遗规》;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蒋伊的《蒋氏家训》等。此外郑板桥、林则徐、曾国藩等的《家书》也很有影响。

      

       二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传,传统家训资料卷帙浩繁,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就其基本内容而言,大致分为十六个方面,现粗略介绍如下:

       1.孝亲敬长,睦亲齐家。 与传统伦理所倡导的“以孝为本”的忠孝观念及“齐家”思想相适应,传统家训也非常强调睦亲齐家的重要性。几乎每篇家训都将此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例如,孙奇逢《孝友堂家训》中就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范质《戒从子诗》一开始就提出:“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尊长,不敢生骄易。”柳玭指出:“立身以孝悌为基”,“肥家以忍顺”(《诫子弟》)。王夫之以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船山遗书姜斋文集补遗》卷一)。

       2.治家谨严,勤劳节俭。 齐家是与治家紧密联系的,而勤劳节俭则是治家的重要环节。遍览历代家训,不论豪门显贵,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家训中没有一个教子孙们奢侈浪费的。相反,无不谆谆告诫他们要勤俭持家。清代官吏、学者许汝霖《德星堂家订》针对当时的奢糜之风,分别规定了“宴会”、“衣服”、“嫁娶”、“凶丧”、“安葬”、“祭祀”几个方面的礼节及标准,其目的是力求既合礼节又要节俭。如他要求家人衣着朴素;来客时中午只以“二簋一汤”招待;婚嫁、葬祭一切从简,不许“鼓乐张筵”,将省下的钱济孤寡、助婚丧、立家塾。司马光认为治家之道应“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居家杂仪》)。清康熙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甚至要求子女下乡耕读、纺绩,认为这样既可以培养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又使他们的生活更为充实。

       3.正身率下,憎爱不偏。 传统家训都强调家长以身作则、公正不偏对于“齐家”的重要意义。司马光《洓水家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李昌龄认为:为父为师要尽为父为师之道,而“为父为师之道者无他,惟严与正而已”(《乐善录》)。只有家长正身率下,憎爱不偏,家庭才能和睦,才能安居乐业。

       4.贵名节,重家声。 重名声,讲节操,倡导良好的家风,是古代家训的一个鲜明特点。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开篇中述及写作家训的目的时就谈到他家夙重家风的事,说“吾家风教,素为整密”(《剑南诗稿》卷四九)。尽管时代不同,门弟、家境各异,但其基本内容无外乎要家人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等等。

       5.奉公勤政,报国恤民。 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帝王、官宦之家的家训中,特别是那些有作为的君主及能够体察百姓疾苦,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名臣贤相更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和清圣祖康熙的《庭训格言》都告诫子孙们要不辞辛劳,认真处理国务,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许衡训子要“身居畎亩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济民”(《许文正公遗书》卷一《古风·训子》)。《许云邨贻谋》提出子弟为官者“不论尊卑,一以廉恕忠勤,报国安民为职”。

相关文章: